1. 首页 > 今日价格

田七油是治什么作用-田七草本抑菌油价格

1.普通洗洁精有没有消毒作用?

2.写出20种药用植物、10种有毒植物。要求附科属、特征!

3.各个花草茶饮用禁忌

4.牙膏什么牌子好

5.什么牌子的牙膏含氟?

6.地榆煮水喝功效

普通洗洁精有没有消毒作用?

田七油是治什么作用-田七草本抑菌油价格

没有。

洗洁精作为清洁好帮手,可有效去除餐具等物品的污渍,但其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脂肪醇醚硫酸钠等化学成分,若不正确使用,也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消费者在选购洗洁精产品时,应检查有无国家有关质量认证标志,是否有商标、厂名、执行标准和保质期等,合格产品应无异味、黏度适中、无分层、无悬浮物。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洗洁精里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很多人皮肤与其接触后,容易引起过敏,因此如果有这种情况的用户,以后就尽量不要接触洗洁精了,包括肥皂、洗衣粉有时候也会引起过敏。

2、购买洗洁精的时候,要仔细看一下后面写的成分,有些洗洁精中会包含甲醛等物质,有条件可以用仪器检测一下。

3、浸泡时间:在清洗食物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进行浸泡,直接洗就可以,避免化学成分渗透到食物中。

4、洗碗筷的时候每次少放一点就可以,不要放太多,避免难以冲洗,同时会留下过多残留。

百度百科-洗洁精

写出20种药用植物、10种有毒植物。要求附科属、特征!

药用植物20种 1八角(学名:Illicium verum)八角茴香科 八角属 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果实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后呈红棕色或黄棕色。气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其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2辛夷 木兰科 木兰属 辛夷是中药材,又名木笔,主要是木兰科落叶小灌木植物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 Desr.)或望春玉兰、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也可以指其他木兰属植物的花蕾。主产于中国河南、陕西等地。生用。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辛夷有散风寒的功效,用于治鼻炎、降血压;辛夷又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和化工原料,亦是一种观赏绿化植物,历史上曾多年供不应求。 3三七 五加科 人参属 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4人参 人参科 人参属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5金银花 忍冬科 忍冬属 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6白芷 伞形科 当归属 白芷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来源中国:为伞形科植物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禹白芷主产河南禹州一带。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 7当归 伞形科 当归属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①、抗缺氧作用;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③、护肤美容作用;④、补血活血作用;⑤、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 8玄参 玄参科 玄参属 [别名] 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 玄参-植物形态 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9芦荟 百合科 芦荟属 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大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芦荟各个品种性质和形状差别很大 有的象巨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却不及10厘米,其叶子和花的形状也有许多种,栽培上各有特征,千姿百态,深受人们的喜爱。芦荟本是热带植物,生性畏寒,但芦荟也是好种易活的植物。据科学研究,发现芦荟中有不少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后舒适,对皮肤粗糙、面部皱纹、疤痕、雀斑、痤疮等均有一定疗效。因此,其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防晒霜、沐浴液等。 至于轻度的撞伤、挫伤、香港脚、冻伤、皮肤龟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芦荟来治疗,效果不错。现代研究显示,其叶含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及芦荟苦味素等,药理实验有泻下、抗癌作用。芦荟花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疗咳嗽、吐血。 10白芨 兰科 白芨属 白芨,又名紫兰、苞舌兰、连及草,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花美适合观赏之用,其球茎晒干后的名称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属于中草药,其它亦有当作糊料之用途。一般品种的花色呈紫红色,所以别称紫兰;另有一个变种的花为白色,称为白花白芨(B. s. var. alba)。其它亦有**、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的园艺栽培种。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如果种植,夏季因为叶尖容易晒焦,宜采半日照射的方式,尽量避免西晒。 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11杜仲 杜仲科 杜仲属 分布区域: 温带遮阴的地区 生 境: 海拔500米以上山区。 药用部位: 树皮、叶、雄花 药用功能: 补肝肾、强筋骨、调节血压 药用主治: 肾虚腰痛、胎动胎漏、高血压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12连翘 木犀科 连翘属 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果实入药。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连翘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为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13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茄科 枸杞属 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 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枝条细弱,弓状弯 植物枸杞-花、果实、叶(图1) 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棘刺长0.5-2厘米,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厘米以上,宽达4厘米;叶柄长0.4-1厘米。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梗长1-2厘米,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长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裂片多少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骤然扩大,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顶端圆钝,平展或稍向外反曲,边缘有缘毛,基部耳显著;雄蕊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丝在近基部处密生一圈绒毛并交织成椭圆状的毛丛,与毛丛等高处的花冠筒内壁亦密生一环绒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弯,柱头绿色。浆果红色,卵状,栽培者可成长矩圆状或长椭圆状,顶端尖或钝,长7-15毫米,栽培者长可达2.2厘米,直径5-8毫米。种子扁肾脏形,长2.5-3毫米,**。花果期6-11月。 14沉香树 瑞香科 沉香属 乔木,高5-15米,树皮暗灰色,几平滑,纤维坚韧;小枝圆柱形,具皱纹,幼时被疏柔毛,后逐渐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有时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8-6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而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或紫绿色,光亮,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5-20,在下面更明显,小脉纤细,行,不明显,边缘有时被稀疏的柔毛;叶柄长约5-7毫米,被毛。花芳香,黄绿色,多朵,组成伞形花序;花梗长5-6毫米,密被黄灰色短柔毛;萼筒浅钟状,长5-6毫米,两面均密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形,长4-5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两面被短柔毛;花瓣10,鳞片状,着生于花萼筒喉部,密被毛;雄蕊10,排成1轮,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4毫米;子房卵形,密被灰白色毛,2室,每室1胚珠,花柱极短或无,柱头头状。蒴果果梗短,卵球形,幼时绿色,长2-3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密被**短柔毛,2瓣裂,2室,每室具有1种子,种子褐色,卵球形,长约1厘米,宽约5.5毫米,疏被柔毛,基部具有附属体,附属体长约1.5厘米,上端宽扁,宽约4毫米,下端成柄状。花期春夏,果期夏秋。 15决明子 豆科 决明属 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子也叫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日本有同名乐队决明子。另外,决明子还是一部网络小说的名字。 草决明为一年生、直立、粗壮草本,高1~2米。偶数羽状复叶,长4~8厘米,叶柄上无腺体,叶铀上每 决明子-植物性状 对小叶间有棒状的腺体1枚,小叶3对,纸质,倒心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而有小尖头,基部渐狭,偏斜,两面被柔毛,小叶柄长1.5~2毫米,托叶线形,被柔毛,早落。花秋末开放,腋生,通常2朵聚生,总梗长6~10毫米,花梗长1~1.5厘米,丝状,萼片5枚,膜质,下部合生成短管,外面被柔毛,长约8毫米,花瓣5,**,下面二片略长,发育雄蕊7枚,子房无柄,被白色柔毛。荚果纤细,近线形,有四直棱,两端渐尖,长达5厘米,宽3~4毫米,种子菱形,光亮。 16五味子 木兰科 五味子属 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 茎长4~8米,小枝灰褐色,叶倒卵形至椭圆形,生于老枝上的簇生,在幼枝上的互生。开乳白色或淡红色小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有细长花梗。夏秋结浆果,球形,聚合成穗状,成熟时呈紫红色。五味子喜肥喜光,要求疏松、肥沃而湿润的土壤。幼苗期需一定的阴湿环境,开花结果期则要求通风透光。主要用种子繁殖。因种子坚硬,光滑有油层,播前需将种子洗净层积处理。辽宁省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每亩播种5千克左右。苗期须搭荫棚。第2年或第3年秋季落叶后定植,至第2年搭支架或依天然树供枝条攀援。每年冬季植株休眠后至春季萌发前进行剪。夏季需防治叶枯病和卷叶虫。定植后3~5年进入旺果期。秋后果实呈紫红色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17车前草 车前草科 车前草属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 18十大功劳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有阔叶与狭叶十大功劳两种。可做盆栽,园林种植及药用。十大功劳植株从地面丛生而出,茎秆直立,分枝力弱,株高可达2m,茎秆有节而多棱。奇数羽状复叶,长12—23cm,每个复叶上着生小叶3-9枚。小叶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1.2—1.9cm,先端的小叶渐大,顶生的一枚最大,叶肉脆硬,革质,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叶缘每侧各有6—13枚刺状锐齿。正面为暗绿色,略有光泽,背面为黄绿色。十大功劳由多花组成总状花序,着生在茎秆顶端的叶腋间,花序长3-5cm,常3—5个花序丛生在一起而组成圆锥状花丛,小花**。花期7—8月,11月下旬果实成熟。 19紫苏 唇形科 紫苏属 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即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解表,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我们做平菇拟菌实验时,发现紫苏拟菌效果很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见于村边或路旁。紫苏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有长柔毛,以茎节部较密。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7~21厘米,宽4.5~16厘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尖, 紫苏花-原植物 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脉上被贴生柔毛;叶辆长2.5~12厘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项生和腋生的假总状花序;每花有1苞片,苞片卵圆形,先端渐尖;花萼钟状,2唇形,具5裂,下部被长柔毛,果时等膨大和加长,内面喉部具疏柔毛;花冠紫红色成粉红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眩恍廴?枚,2强;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 20薄荷 唇形科 薄荷属 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处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有毒植物10种 1、夹竹桃:夹竹桃科 夹竹桃属 常绿灌木,开桃红色或白色花,分布广泛,其叶、花及树皮均有毒。有毒植物 2、洋地黄: 亦称紫花毛地黄,草本植物,各地均有栽培。全柱覆盖短毛,叶卵形,初夏开花,朝向一侧,其叶有毒。 3、铃兰:百合科 铃兰属 草本植物,东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花为钟状,白色有香气,全草有毒。 4、毒毛旋花:亦称箭毒羊角拗,灌木,我国云南、广东有栽培,花为**,有紫色斑点,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5、飞燕草:毛莨科 翠雀属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90厘米,全草有毒,其中以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含有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神经系统中毒,中毒后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麻痹或产生痉挛现象。 6、钩吻:葫蔓藤科 钩吻属 亦称断肠草,常绿灌木,夏季开花,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茎、叶均有毒,民间用来杀虫。 7、藏红花:鸢尾科 番红花属 多年生草本,花期11月上旬至中旬,毒素为秋水仙碱,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及腹泻,大量使用可致命。有毒植物 8、荷包牡丹:荷包牡丹科 荷包牡丹属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具肉质根状茎。全株有毒,能引起抽搐等神经症状。) 9、贝母:百合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室内植物,全株有毒,含有贝母碱,会引起喉部过敏,大量摄入可引起喉咙肿胀窒息。 10、蓖麻:大戟科蓖麻属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毒,含有蓖麻碱和蓖麻毒素,可灼伤口喉,引起抽搐并可致。

各个花草茶饮用禁忌

中国茶疗养生保健

茶史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

唐代陆羽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奠基者。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的营养价值经分析鉴定

茶叶内含化合物多达500种左右。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称之为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的成分,称之为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茶多酚

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茶疗可以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方面,具有防病健身以及养生延年、抗衰老等作用。茶疗用于防治疾病,特别是对于一时难以痊愈的慢患者来说,只要坚持服用,慢慢调理,必将收到好的效果。

茶道

茶最早产于中国,因此我国也理所当然的成为茶道的发源地。

但是说起茶道,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茶道。

源是源,继承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药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最先茶叶是作为药用的。食用方法先为含嚼,后为煎服作为菜与羹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后才作为饮料成为生活的辅助品。

现代再次把茶当做药物用来养生,实在是很有回归自然的味道。饮茶也必会成为一种简便而又实惠养生方法和手段!

上品

药食同源: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人参、甘草、牛膝、远志、黄芪、续断、旋花、地肤子、沙参、王不留行、酸枣、大枣 、决明子、薏苡人、蒲黄等。

上品虽无毒,亦需养命以应天,不可随意多服、久服。还要考虑性味归经的因素。

五谷皆为药,而实际上他们的性味归经是比较平衡的,可以供人长期食用而不会出问题。

茶疗——茶与中草药的完美融合

中药因其大多为草本类植物药物,所以有时也称为中草药。

茶最先是一种药食物,然后是饮品。

将药物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融合在一起,是茶疗发展的开始。

茶为药用是一种创新与超越,是对茶乃至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茶疗的优势

方剂中药为了治疗效果可能选择二类或三类中药,而药茶大多为药食同源的一类中药,毒副作用相对很小;

方剂中药需煎熬携带不便,而药茶携带方便,即泡即饮;

中药口感苦味难以下咽,而药茶具有独特的口感或香味,还可享受品茶的乐趣;

中药可以治病,但一般人不会用来保健或养生,而药茶既可治病,又可养生保健,且疗效显著。

茶疗的主要功能

茶疗既然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必然有其针对的适宜对象和主要功能。

适应对象是慢性疾病以及保健强身人士包括美容瘦身的女士。

主要功能:清火暖胃、调节脾胃功能、调节内分泌、清理血液垃圾、清肠……

茶疗虽为茶疗,用以养生则更能显示其独特魅力。

茶疗中的性味归经

四气:寒,凉,温,热,平。由于平物的作用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来得显著,虽为五气,而在习惯上仍叫做四气。

五味:酸,甜,苦,辣,咸,淡。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归十二经:心,肝,脾,肺,肾,心包,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药为一病之药,而茶为万病之药。

五味

辛,就是辛辣(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发散、能解气。一般发汗的药物和解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大都有甘味。

酸,有收敛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等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

苦,有泻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大的意思)、清热、燥湿(指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

咸,有泻下、软坚(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多带有咸味。

茶疗误区

绿茶是茶疗中最具保健养生价值的一类,但绿茶不是单指名字叫绿茶的绿茶。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超市里卖的龙井,雪芽绿茶,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竹叶青等等,都属于绿茶类。

花茶的药用价值高于绿茶,用于保健需要视个人情况而定。

茶疗不论是用于养生保健还是疗养疾病以及美容等方面,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它是长期饮用的结果,绝对不是立竿见影的治疗。它其实是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吃饭一样。

各种茶的功能及介绍

关于美容: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肤的代谢周期,通俗的、标准的认为最外层角质为28天。随着年龄变化,这个数值将越来越长,60岁时约45天。 而皮肤细胞代谢周期是3个月。如果想让你的皮肤更新换代一次的正常时间至少是3个月,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都会对你的皮肤造成伤害。

茶只好坏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是:保持原有的色泽,以完整为好,花朵以未开为好。

下面是一些茶的功能及介绍:

绿茶

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

不适宜搭配其他茶叶。

栀 子

性味归经苦,寒。栀子入心、肝、肺、三焦、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胆退黄。用于热病烦狂、湿热黄疸、热淋、目赤肿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热毒疮疡,外治扭伤瘀肿。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热除烦。

用法用量 3~10g:泻火除烦(气分)——生用;止血(血分)——炒黑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胃寒者慎饮。不适宜搭配其他茶叶。

菊 花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用法用量 菊花茶其实是不加茶叶,只将乾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取花蕾2-4个,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冬天热饮,夏天冰饮都是很好的饮料。

代表品种:杭白菊,黄山贡菊。

茉莉花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强心益肝、理气安神、温中和胃、开郁辟秽、振脾健胃、抗菌消炎的功效,舒缓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血虚经闭等症状,对口臭、疮疡肿毒,月经失调也有功用。建议女性更应多饮。

冲泡方法 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蜂蜜味道更佳。

茉莉花属于花茶类,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 注意区分。

金丝梅

功效主治滋阳和血、健脾。用于热咳、头晕、腰酸、妇女气喘、耳鸣、眼花等症

色泽嫩黄者为佳,是调经美容之品。

用法用量5~6枚

肾为先天之本,不易改变和补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行为土,是万物生化之源。健脾胃是改变身体状况、疗养疾病、美容护肤的首选。

玫瑰花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淤、调经止痛、调和肝脾、理气和胃、美容养颜、通经活络、软化血管。

用法用量每次取玫瑰花瓣(干品)6~10克入茶杯内,冲入沸水后加盖闷约10分钟,代茶饮。

美容调经:玫瑰花、金丝梅、茉莉花配以菊花或百合花使用

绞股蓝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归肝、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降血脂、改善睡眠、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降胆固醇、补气养阴、生精固精,治神经衰弱症、咽喉炎、偏头痛,消除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品是一味中药,颜色以嫩绿为上品。成品有三种:1. 龙须茶,采摘绞股蓝植物最前面的须须为主的茶叶,最贵,也好看,性质更寒。 2. 叶片茶,绞股蓝的叶子,相对便宜些,性质微寒。 3. 龙珠茶,用人工的方法把须、茎、叶用一定工艺揉成球。功效一样,只是档次和价格的差异。

刺 梨

性味归经味甘而酸涩、性平。入脾、肾、胃三经。

功效主治健胃、消食、滋补、强壮。治食积饱胀,消瘦。补充维生素C,排毒养颜。

用法用量干品3~5个

刺梨取代猕猴桃成为Vc之王,猕猴桃成为“水果之王”,沙棘则被誉为Vc之皇。

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肺、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以宁夏枸杞为好,个大而实少子,颜色土红(区分鲜红者),味甘(区分酸苦者)。

用法用量14~25粒

茶疗养生保健之最佳配方:枸杞子、刺梨、绞股蓝

桂 花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香;入心、脾、肝、胃经。

功效主治行气化痰,止血散瘀,祛除口中异味。有暖胃平肝、益肾散寒的功能。能养颜美容 ,舒缓喉咙 ,生津避臭,化痰止咳、理肺开胃,舒筋活络,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还有强筋骨、通血脉、暖腰膝、消血瘀等功效。治疗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寒胃疼 ,口臭 ,视觉不明,遗精,麻疹,经闭腹痛,视物不明等症。

桂花茶疗效果极好,是保健养生疗病的佳品。花茶疗病养生保健的功能,一个是其性味归经,一个是其里面的花粉作用。

金银花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微苦。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缓解热感冒和咽喉肿痛,用于抑制青春痘、热痱子、痈肿疖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建议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用法用量 少许

金银花虽为茶疗佳品,因其性大寒,不宜长期大量单饮。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症者慎服。

普洱茶

功能主治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健齿护齿、护胃养胃 、抗衰老、防辐射、促进乙醇代谢、醒酒护肝、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美容。

冲泡方法早上起床后空腹一杯淡茶(大约500ml)润肠通便,促进新陈代谢。午饭后半小时浓度适中(大约500ml)刮油。晚饭后半小时浓度适中(大约500ml)刮油。

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熟茶(水)色红,性偏温;生茶(水)偏绿,性偏凉。

配方简介

由于茶类繁多,在此不一一累述,介绍一些配方供大家选用。

清火气:降、清、泻是不同程度的去火。

一般绿茶具有降火的功效;

甘草(生)、麦冬、百合花、绞股蓝、决明子等具有清火功效;

栀子(生)、金银花、淡竹叶、胖大海等有泻火功效。

减肥瘦身

区分一个概念:减肥与减体重。比较能接受的应该是视力所及范围没有赘肉为准。超重有很多原因,不只是肥胖,消化不良也会出现超重,因为大小肠能储存的废物多则能达到30公斤左右。

荷叶+山楂+苦瓜 利水减肥

普洱茶 刮脂减肥

决明子或桃花 通便减肥(泻下不可常饮)建议枸杞子+刺梨+绞股蓝 通便减肥

一般绿茶类都有瘦身的功效

丰胸美容

木瓜+葛根 丰胸美白

红茶+姜片 瘦身美容 常饮只会上火

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大米 煮粥补气瘦身美容 用于产后肥胖效果更好

玫瑰茄+玫瑰花+百合花+茉莉花 制成冷饮(疯狂的情人) 美容养颜

一般花茶类都有美容功效

一般不建议使用冰糖,如有需要请用蜂蜜替代。

其他花茶

决明子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咸,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益肾补精、润肠通便、宣散风热。女士晚餐后喝决明子茶,可消除油脂,令小腹变平坦。

宜 忌 脾胃虚寒、腹泻、低血压者及孕妇不宜饮用。3—6g,此物如有用于通便者,请注意,非为严重便秘不通者,尽量不用,有泄下的作用。

麦 冬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止咳降火、滋阴益精、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 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宜 忌 6~12冲。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不宜多饮。津少话多者,可适当选用。搭配:枸杞、绞股蓝、刺梨、桂花、麦冬。

桃 花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具有美容养颜、防色斑沉积、利水、活血、通便、凉血解毒、清心润肺等功效。治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

用法用量 可取桃花5-8朵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桃花饮品,亦有泻下之效,适当饮用。

荷 叶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涩。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具有抑菌解痉、清火清脂、减肥通便、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降血压血脂、凉血止血等功用,用于多种出血,及产后血晕。空腹饮用效果更佳。

适宜搭配 苦瓜、山楂 作用:减肥瘦身。此三种为利尿减肥,体内水多而重者可选,不可缺少山楂,苦瓜可以被替换。

甘 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补脾润肺、美白去斑、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适宜甘草有生熟之分,生者稍凉,熟者稍温。此物多用于中药以缓和药性。

淡竹叶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可以消暑清肺、清热去火、化痰解毒、清热利尿。抗氧化、抗菌消炎、降血脂,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适宜清香淡雅,盛夏极品。秋冬天气,宜少饮用,体寒腹泻者慎用。

百合花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心安神,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滋补精血、还能减轻胃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排毒、美容养颜功效。

适宜搭配 玫瑰 、茉莉 功效:调经活血。百合花与百合功效相差无几。

苦 瓜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暑涤热、痈疮疔疥、治丹火毒气、泻六经实火、抗癌、降血糖、益气止渴、解劳乏、清心明目、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等。建议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适宜搭配 荷叶、山楂 功效:减肥瘦身。苦瓜当茶饮,性寒。鲜品炒鸡蛋也是不错选择。

葛 根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解烟酒毒性,并具有美白调节激素等作用。

适宜搭配木瓜 功效:丰胸。野葛根才具有丰胸的效果,一般葛根效果并不明显,但美白解肌、调节激素的功效还是可以的。胸部不丰满跟激素失调有关。

碧螺春

功能主治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效率。强心解痉,止咳化痰、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抗菌、抑菌,减肥,防龋齿,抑制癌细胞,利尿。具有抑制动脉硬化的功效。

适宜睡前不宜饮用,不利于睡眠。

柠 檬

功效主治化痰止咳、生津利尿、健胃消食、除胃肠胀气、除面疱疱疹、抗酸、抗硬化、抗坏血、抗神经痛、抗风湿、促进结疤、改善微血管、增加免疫力、分解色素[抗斑]、养颜除皱、消除疲劳。

适宜主要功效是补充维生素C。

苦丁茶

性味归经性大寒,味甘苦。归肝;肺;胃经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生津,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药用时,用于降血压、降血脂、利便、降火、清咽利喉、治牙龈、牙齿发炎等

适宜如若用之减肥,效果多不明显,通便减肥的效果还是有的。

罗汉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咽,滑肠通便排毒,生津止咳、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用于益寿延年、驻颜悦色及治疗痰热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消渴烦躁诸症。

用法用量 9~15g。很多人用于咽炎的治疗,请注意区分,此物是向下利咽,能缓解病人症状,其实是不利于病情发展。因为咽炎多是受寒引起的。

适宜搭配桂花,补血祛斑效果不错

中国茶疗——拒绝药物毒副作用!

茶是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让健康变得更简单!

以上只是简单编辑,遗漏很多,如有需要可以联系修改。若有不当之处,亦希望各位能批评指正。谢谢!

牙膏什么牌子好

云南白药、黑人(DARLIE)牙膏、高露洁、Crest佳洁士、冷酸灵牙膏这几个品牌牙膏比较好,因为这几款牙膏性价比都比较好,不但价格优惠,而且科学、健康,杀菌,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这品牌的牙膏。

1、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牙膏主打修复功效,牙膏采用全新活性肽生物科技的新品牙膏由云南白药专业研制,能够有效帮助修复粘膜损伤,提高口腔细胞的自我修复力。其蕴含的云南白药活性成分可有效帮助减轻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口腔症状,能很好预防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萎缩等问题;而生物提取活性肽则能够促进表皮因子生长,帮助细胞完成自我修复,提升口腔抵抗力。

2、黑人(DARLIE)牙膏

黑人(DARLIE)牙膏率先使用纯天然薄荷及天然香料配方,调配出了带有独特清凉口感的黑人牙膏。黑人牙膏以清新口气、美白牙齿、自然健齿、牙龈护理、抗敏感、儿童健齿等口腔护理目标研发出与之相对应的双重薄荷系列、超白系列、茶倍健系列、抗敏感系列、透心爽系列、水清新系列、专研系列以及乐固齿系列和宝贝兔系列产品。

3、高露洁

高露洁牙膏含三氯生,是一种抗菌剂,具有杀菌的作用。新配方拥有60项专利,具有即时中和异味、改善呼吸健康等优点。富含劲白因子,去黄去渍,亮白牙齿,让口气酷爽清新。含超微细炭粒子,味道清新,含氟,吸附力强,深入减少细菌滋生,加上柔软的纤柔牙刷,不伤牙齿,更有效清洁齿缝,牙垢不残留,给您卓越深层的清洁体验。

4、Crest佳洁士

Crest佳洁士采用美白+保护+强化三合一,内含密集美白粒子,美白牙齿的同时还可以防蛀,为牙齿形成光泽保护层,它可以去除高达95%的表面污渍,长期喝咖啡喝茶吸烟等等产生的牙渍都可以改善。泡沫丰富细腻,带来深度口腔清洁体验,去除牙齿黄垢,可以有效软化牙渍;添加氟素,可以强化牙齿的质体。磨砂祛渍,不伤牙齿,又能祛渍。

5、冷酸灵牙膏

冷酸灵牙膏专研抗敏系列、专业抗敏系列、双重抗敏感系列、基础抗敏感系列、儿童护理牙膏等。主要表现有专研抗敏牙膏、迅康牙膏、芦荟晶爽、清泉爽白、冰柠劲爽,井盐爽白、去渍亮白、茶清新、美白抗敏、防菌抗敏、健齿护龈,以及印象最深刻的冷酸灵抗敏感牙膏。冷酸灵牙膏专业护敏、纤丝护敏、柔丝双效、炭黑劲爽、柔丝倍洁、男士护龈等近30款产品。

选购要点

1、普通人多选加氟牙膏

美国牙科保健专家一致认为,普通人群最好选择含氟牙膏。试验表明,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患龋齿的危险性降低40%。青少年和老年人可以多用,学龄前儿童则要慎用。

2、防损伤,挑颗粒小的

选购牙膏时,选择摩擦剂颗粒细小的种类,含氢氧化铝和磷酸氢钙的好一些,二氧化硅次之,碳酸钙的档次最低。

3、买两种,分别早晚用

人体口腔分泌的唾液具有杀菌功能,在白天,唾液分泌量是晚上的3—4倍,容易抑制细菌产生,且白天进食多,口腔内易残留食物残渣。白天应选用清洁功能好,可去除异物和异味的牙膏;在晚上,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唾液腺分泌不足,应使用以抑菌杀菌为主的牙膏来预防龋病。

什么牌子的牙膏含氟?

牙膏含氟的有云南白药、佳洁士、冷酸灵、舒适达、黑人等等。

1、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不仅具有止血愈伤、消肿止痛,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今经过技术的提炼改进,云南白药以及发展成为以膏为载体的产品,并逐渐成为新一代口腔领域的护理专家。

2、佳洁士

佳洁士牙膏能够有效解决口腔内的蛀牙、牙齿敏感、牙石形成、牙菌斑等问题,尤其在减少牙齿敏感方面表现突出。消费者如果长期使用,不仅不会刺激口腔内的组织,而且还会由内而外对牙龈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冷酸灵

多年来,冷酸灵品牌长期关注消费者的牙齿抗过敏的问题,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当前,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牙膏品牌,冷酸灵旗下的产品并没有在洪流中迷失,反之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产品。

4、舒适达

舒适达品牌是一款以专业抗敏感为主的品牌,旗下的产品已经畅销全球。一直以来,舒适达产品始终致力于真正效缓解牙齿敏感,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缓解敏感性牙齿疼痛的产品,默默的担当者用户口腔环境的“守卫者”。

5、黑人

黑人牙膏专研于“护龈抗敏感”,产品主要结合护龈因子配方与活性抗敏成分硝酸钾来处理牙龈及敏感牙齿问题。除此之外,黑人牙膏成分中结合了护龈因子和矿物盐配方,对于空腔内的出血红肿情况,使用后可有效缓解,帮助用户深层清洁口腔环境。

地榆煮水喝功效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分地榆炭,酒地榆,盐地榆,地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地榆的作用是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赤白带下,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地榆用药禁忌是虚寒者忌服地榆。

基本概述

地榆

药名:地榆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药材基源: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

炮制方法

1、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变为黑色,内部老**,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醋地榆: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麸醋10kg。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下血。

4、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盐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老**,喷洒盐水炒匀,取出晾干。每地榆片100kb,用食盐3kg。

功效作用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1、《活法机要》记载:地榆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

2、《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

3、《日华子本草》记载:地榆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4、《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记载:地榆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5、《唐本草》记载:地榆主带下十二病。

6、《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

7、《本草正》记载:地榆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8、《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

9、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记载:地榆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

10、《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

11、地榆治湿疹: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一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12、《圣济总录》地榆汤 记载:地榆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

13、《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14、《本草正义》记载: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

15、《圣惠方》记载:地榆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

16、《开宝本草》记载:地榆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17、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

18、《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地榆治胃痛,胃肠出血。

19、《别录》记载:地榆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20、《全展选编·皮肤科》记载:地榆治湿疹: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21、《本草求真》记载: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力解热止血药也。

22、《药物图考》记载:地榆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23、《纲目》记载:地榆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24、《药品化义》记载:地榆解诸热毒痈。

25、《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26、《药性论》记载:地榆止血痢蚀脓。

27、《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记载:地榆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

28、《本经》记载:地榆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9、地榆治湿疹: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30、《全展选编·传染病》记载: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

31、《本草选旨》记载: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食用方法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用药禁忌

1、虚寒者忌服地榆。

2、《本草经集注》记载:地榆得发良。地榆恶麦门冬。

3、《本草衍义》记载: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地榆。

4、《本草经疏》记载: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地榆。

5、《本草汇言》记载: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地榆。

6、《医学入门》记载:虚寒冷痢禁用地榆。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7、《本经逢原》记载: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