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大幅下跌的案例-油价下跌影响哪些股票
1.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分析 (请用经济学原理说明。)急求啊!!!!
2.要找一个介绍中国企业衍生品投资案例,我知道什么期货 期权是 ,但是我要的是具体的案例
3.期货案例分析,求大神指导,详细点。回答的好的话。追加50-70分。谢谢了。
4.充电桩“头号玩家”的危机丨亿欧解案例
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分析 (请用经济学原理说明。)急求啊!!!!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升降。国际石油供求变动引起库存增加,油价下跌,而油价下跌又引起供给减少,油价上涨这样一个过程足以说明这样一条经济规律。
2001年初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油价和油价期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并跌到了每桶25元以下这个欧佩克内部参考价。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增长放慢,尤其是美国经济低迷和亚欧天气转暖,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近期恢复到较正常的水平,即每天达210万桶。为此,美国能源部、美国石油学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的石油和产品油库存大幅上升,已达到2·9074亿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00万桶。
由于国际石油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上升,欧佩克采取减少石油的供给量,以保持石油价格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 25美元的水平。由于欧佩克自年初以来两次减少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十个成员国的原油日开采配额达250万桶,使得国际石油成功地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上。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成员还是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将石油产量限制在每天24·2百万桶的水平。他们还决定如果石油价格出现“疯涨”的话,他们将增加本国的石油产量,相反,如果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他们也会进一步限制石油的产量,减少供给。
五、案例评析:
1、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领域或场所,是由买方和卖方组成的,也就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组成。需求通常是指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一定的市场、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这里买者购买能力是决定需求的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整个市场而言,买者的人数也极其重要,而买者的购买能力怎样和买者的人数多与少又都由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2001年以来国际市场对石油需求减少,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很多,但是,整个国际经济走低影响了石油需求是重要的因素。商品的价格和其需求量是反方面变动的,这是一条需求规律。
2、商品的需求是由商品的供给来满足,供给是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或能够出售的能力。市场的供给量除了取决于供给者生产能力,也取决于卖者的数量,如果卖者数量增加,供给量也增加。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和其供给量是同方面变动。就国际石油而言,如果油价较高,石油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就大,因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就高,提供的石油数量也高,反之亦然。这是一条供给规律。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国际石油组织成员国减少石油的供给量,正是受到了这一规律的支配。
但是,反过来,石油供给量的减少又刺激了价格的上升,虽然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的机制不是市场机制,但是,其结果是通过减少产量而提升了价格,这也符合市场规律。市场规律是一种自然的,有时是强制性的趋向,也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的机制,在市场需求旺盛,油价攀升的情况下也是不灵的,往往在各成员国的压力下而不得不提高原油产量。
3、对于一种商品的任一价格来说,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不一定相等,但是,在该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中必定有一个价格,能使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从而使该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价格是市场价格。由于需求和供给规律双方面作用,在不同的供求条件下,市场价格会发生变动。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这时商品的市场价格会发生变化,如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原来是高于每桶25美元的价格,见下图的P1点,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需求减少了,这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其市场价格下跌至每桶25美元以下,见P2点。
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化,这时商品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如欧佩克在石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减少了成员国石油的供给量,其结果是使国际石油价格开始回升,逼近每桶 25美元的价位。下图描绘了这一变化过程。
六、案例讨论:
1、欧佩克拧紧油龙头的这一行为,对于我们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并根据这一案例描述一下供求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2、皮尔卡丹的产品也与欧佩克一样,每年都限量生产,请分析一下,并另举一些与这一理论相关的案例,并加以分析?
案例 2:
一、案例名称: 各有特色的市场经济
二、案例适用: 关于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制度特征理论
三、案例来源: 马艳等:《探索的变奏—— 21世纪制度创新背景下的比较经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四、案例内容: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机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私人资本主义、私人企业,一直被视作美国市场经济经济的一个象征。美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几乎涉及美国所有的经济和非经济的领域。在产值占国民收入3%的农业部门、30%左右的制造业部门与60%左右的服务业部门,活跃着约一千万家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美国经济的基本版图。
美国经济政府干预的力度很小也是这一市场经济的特征。虽然从历史上看,政府在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中总体上还一直在提高。格雷戈里和斯图尔特说:“美国的经验可能表明,政府职能的缩小,是与现代的工业化资本主义相适应的。”分析美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认识美国市场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要找一个介绍中国企业衍生品投资案例,我知道什么期货 期权是 ,但是我要的是具体的案例
楼主你好!我举一个比较著名的国内企业参加衍生品投资的案例,不过最后是以巨亏收场,那就是2008年深南电与高盛的期权对赌事件。
深南电原本是一家效益稳定、运营情况良好的电力公司,但是在与高盛的子公司杰润公司对赌之后,深南电如今已是风雨飘摇。
深南电10月21日公告称,该公司在2008年3月12日与美国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杰润(新加坡)私营公司签订的期权合约,这一合约未按规定履行决策程序、也未及时披露。
期权合约确认书分为两段。在有效期为2008年3月3日至12月31日的确认书中,双方规定当浮动价高于63.5 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0万美元的收益;当浮动价低于63.5美元/桶且高于62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得(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而当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则需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2 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确认书中约定的“浮动价”是指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月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的收市结算价的算术平均数。第二个时间段是从明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并且赋予了对手方杰润公司一个优先权,在这份合约中,基准油价较第一份提高了3美元/桶。
由于对赌的前7个月油价一直没有跌破62美元/桶,目前,杰润公司已累计支付了210万美元到深南电全资子公司香港兴德盛有限公司账户。
显然,深南电与高盛子公司杰润签署的是一份收益确定但损失不确定的期权合约。从合约中不难看出,深南电在此次对赌协议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获利条件是浮动价高于62美元/桶,但当浮动价高于63.5美元/桶时,哪怕油价再高,深南电每月最多获利额也恒定在30万美元。与深南电不同,杰润公司赌的则是油价的下跌,若未来浮动价跌入62美元/桶下方时,每下跌1美元,杰润公司则将多获利4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深南电签订这份对赌协议时,正是油价飙升的时期,那时石油均价在100美元/桶左右。但情况到了10月份时发生了逆转。10月2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62.85美元,此后原油价格一路下跌,深南电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时,深南电这一未经披露的违规对赌也已被揭露了出来,深南电公开宣称将尽可能解决此事。11月,杰润公司与深南电撕毁合约,深南电被动转移资产、减少损失,等待深南电的将是艰难的违约谈判。
期货案例分析,求大神指导,详细点。回答的好的话。追加50-70分。谢谢了。
老兄,貌似你一个问题问几遍。。。
顺带麻烦一下,采纳的话别帮我把贴删除。这样分数都会归零。。。
1肯定是做多,题目第2问告诉你了。原因主要是资金面和宏观面。资金面上,外汇储备激增,通货加剧,人民币供应量肯定很大,迟早反映在股市上。宏观面的话,全球经济都不怎么样,就中国好些,很多资金都会被吸引过来。
2假设你买20手合约。其实也差不多,基金不能承担太大风险,一般100万资金只能做单手合约。2000万做20手。一共盈利500点,每点300元,总共盈利500*300*20 - 30*20= 300万-600元。
第二个问题
1假设三个操作,
买入看涨期权,行权价每桶150美元, 378万桶/年
卖出看跌期权,行权价每桶62.35美元,757万桶/年
卖出看涨期权,行权价每桶200美元, 300万桶/年
你最好自己去画个图说明一下。。。这样比较清楚。基本上油价在62,35以下,每低1美元,就亏757万。62,35到150之间,基本没有盈亏。150到200,每涨1美元,能赚378万。200美元以上,每涨1美元,只赚78万。
2看看上面的情况,就知道,东航买了很多万桶,其实就是个饭桶。。。明明什么都不懂,就被别人蒙骗。。。当然了,也不是没明白人,主要问题是体制。。。没法多说。
第二点,油价低于62美元的敞口太大,完全不合理。油价暴跌的话,就是个。事实上,东航的做法简直像个基金,这根本不是套期保值,分明就是个赌徒行为,而且还是个很拙劣的赌徒,完全无视胜率。。。
正确的操作,就是简单地买进看涨期权,卖出等量(或略有出入)的看跌期权就可以了。
充电桩“头号玩家”的危机丨亿欧解案例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在特来电最新的年报里,是一片业绩兴旺。
2014年,充电桩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特来电是最早抢占赛道的那批玩家之一。今天,特来电已成长为行业中最大的玩家,没有之一。
4月29日,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发布的2019年报显示,充电运营收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49.3%——原因是充电设备的利用率大,全年充电量达到21亿度,同比提升86%。
特来电似乎已经甩开了竞争对手们不止一个身位。中国充电行业最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是:特来电在中国充电桩市场的市占率已经连续4年位居第一。
光鲜之后,特来电在6年的发展中走得并不平稳。“特来电曾差点把母公司特锐德亏完。”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直言不讳。
新能源汽车的推力“带不动”充电桩。这是过去行业发展十余年中,充电领域最大的尴尬。改变在2018年发生,当年特来电首次实现盈亏平衡。2020年,特来电迎来了东风:充电桩正式被划入国家七大新基建之一。
资本和政策的双重加持下,这位“头号玩家”将会拐向何方?
01 特来电的“前世”
最初,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的发展脉络跟铁路紧密相联。2008年,特锐德已经是铁路市场的电力远动箱变的龙头企业。根据招投标记录,2008年全国铁路客运专线电力远动箱变共招标3.7亿元,特锐德公司中标2.57亿元,占全部招标总额的69.46%。
彼时的特锐德,乘着国家大力建造铁路的东风,在2006年至2008年实现了铁路部门销售收入从3482.93万元到1.27亿元的大幅增长。
成立5年之后,于德翔就实现了他的“上市梦”。2009年10月30日,特锐德幸运地被冠以“300001”这个股票代码登陆创业板(3代表着创业板,1代表着首位)。那是特锐德的高光时刻,其股价在当天就经历了84.87%的暴涨,振幅高达121.81%。
不过,国家对于铁路的投入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
2011年开始,中国铁路总体建设节奏放缓,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8340.7亿元骤减至5863.11亿元,降幅达到29.7%。2011年“7.23”事故发生之后,更是在铁路建设进程上按下暂停键。
制表人/ 亿欧汽车分析员 丁唯一
一直以来所依赖的铁路产业既然存在天花板,特锐德未来的发展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量市场。于德翔瞄准了充电基础设施。
02 二次创业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换电设施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所控制,民间资本也有分一杯羹的机会。
也是在当年,特锐德拿出6亿元成立了子公司特来电,成为了充电桩赛道上的首批玩家之一。
但是于德翔的二次创业像是一场赌注。
特来电成立的前四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亏得让人心惊胆战。”
对于充电桩这样前置性投资的市场,前期的大量投资却很少能换来相应的收益。在2014年到2018年的时间中,特来电在充电网络上投资了50多亿元,总的充电设备达到23.6万台。
大举投资之后,特来电却仍然走不出亏损的泥淖:2016年亏损3亿元,2017年亏损2亿元。
要知道,充电桩的发展是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紧紧绑定的。而在特来电成立的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C端的需求尚未被刺激出来。截至201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并不高,仅为21.64万辆。
初期阶段,行业技术发展并不稳定,特来电在成立第二年就迎来一次不小的打击。
2015年12月31日,科技部等部门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即新国标,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的实施,意味着在此之前所建设的充电桩接口全部作废。
根据公开数据,2015年当年,特来电的装机量为1.1万台。于德翔曾对媒体表示,彼时根据新国标进行调整的花费大概在几千万元。这对于尚未盈利的特来电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在于德翔看来,特来电选对了道路,并坚持了下来。
03 头号玩家
在经历“痛苦”和反复质疑之后,特来电终于走上了风口。
2014年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蛋糕迅速膨胀了起来。
截至2019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381万辆,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这个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保有量将突破500万辆。
而充电桩这个市场的大小,是由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来决定的。只有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才能保证充电桩的生存空间。
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驶上快车道之后,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都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于德翔终于意识到:这条赛道赌对了。
2018年,特来电终于跨过了那道沉重的“盈亏平衡线”。根据特锐德的财报,2018年充电板块全年实现盈亏平衡。运营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153%,充电设备销售及共建业务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106%。
和其他的充电桩运营商专注充电桩的路线有所不同,特来电的路线是做充电网。简单来说,充电桩是单向的,而充电网是双向的。
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告诉亿欧汽车:“充电桩仅能满足新能源车充电的基本需求,赚取充电服务费,运营模式单一。充电网利用本身规模化、集成化、数据化、互联网化的优势,在满足基本充电需求的同时,可衍生出数据增值、充电安全、能源交易、电商服务等多种运营及商业模式。”
为了建立更加高效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特来电推出了群智能充电系统。通过将网络数据存储在云端并进行分析技术,合作产业各个参与者,再通过数据分析和各个参与者的高效调动进行线下的运维。当然,如果要实现盈利,该模式需要一套巨大的充电网体系。自2016年起,特来电的充电桩的保有量便位列行业第一。
但前期的大规模投入带来了极大的亏损,但这也并未让特来电减少研发投入。于德翔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们现在有十个研发中心、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可以说占据全世界充电行业的30%的力量。”
研发也为特来电的商业模式中带来了有力的支撑:模块化结构和智能运维。
充电桩/ 123RF
“为什么要智能运维?百万、千万的充电桩,用人工去检修?那就累‘’了。”赵健表示,居高不下的运维成本也一直是盈利之路上的障碍。传统的充电桩一旦出现故障,检修和换新无异于“拆楼重建”。
特来电的模块化的充电站,是将充电桩的核心功能集成化到模块。在充电箱变中,一旦发现故障,模块的报警装置将自动反映到云平台,然后云端下达更换模块或者维修模块指令,现场建议更换,集中运输到总部进行维修。
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这是特来电可以实现盈利的一大利器。
如今,于德翔也松了一口气:“五年前的选择是对的。”
04 挑战先至?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之后,2020年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年份,也是一个备受鼓舞的节点。而新基建地位的确立,也让充电桩背后的巨大缺口开始显现。
此前亿欧汽车的文章中提到,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将存在6300万的缺口。
充电桩龙头企业也自然率先收到资本的眷顾。新基建公布的第二天,特来电便宣布获得了13.5亿元的融资。
在新基建政策公布后的5个交易日内,同花顺的充电桩板块指数累计上涨了7.25%。
不过,资本加持,同样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竞争在加剧。目前,宁德时代、蚂蚁金服、高德地图、华为等大玩家跑步入场。而上一次充电桩的投建狂潮还是2016年。和当时主要为小玩家大批涌入市场不同,这次特来电或许将要和“巨头”们硬碰硬。
从盈利难的角度上来看,当下的充电桩市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行业格局也尚不稳定。特来电市占率第一的地位同样被他人所觊觎。
据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2019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排名前三家分别是,特来电14.8万台,星星充电12万台,国家电网8.8万台,分别同比增长22.3%、118.1%、54.4%。
制表人/ 亿欧汽车分析员 丁唯一
特来电的增速远不及其他两家,排名第二的星星充电已经开始威胁到特来电的市场地位。
2020年开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甚至跌为负值。油价的下跌无疑会对燃油车市场带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由于与新能源汽车的强关联性,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必将受此制约,盈利目标也变得更具挑战。
“根据我个人理解,未来的充电运营商恐怕不会超过10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留在行业里的充电运营商就是三到五家。”于德翔曾对亿欧汽车表示。
新基建风口下,充电桩行业新的拐点已至。随着更多大玩家的入局,摆在特来电面前的,除了机遇,还有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