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120美元-立陶宛俄罗斯石油价格
1.俄罗斯“敲打”立陶宛,美国会出手相助吗?
2.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货币的
3.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分土地分财产,为什么此事不留给俄罗斯?
4.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俄罗斯“敲打”立陶宛,美国会出手相助吗?
肯定是不会,充其量也就是个出嘴相助,然后说上一大堆与立陶宛站一起的废话。
为啥这么肯定?其实美国的套路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希腊与伊朗互扣油轮事件。希腊政府秉承美国的旨意,在爱琴海扣押了一艘运送伊朗石油的俄罗斯油轮。或许是希腊政府认为惹不起俄罗斯,之后又决定放行油轮,不过船上所运石油却经希腊政府之手转运给了美国,给出的理由是该油轮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当时,希腊政府根本没把伊朗政府的抗议和警告当回事,认为自己执行的是美国制裁令,天塌了有美国撑着,伊朗只能忍气吞声。结果浑然忘了希腊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航运大国(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是日本,希腊第二,中国第三)。
2020年数据显示,希腊单是船队的价值就达1,053亿美元之多,不包括其船队控制着全球航运能力20.67%和欧盟54.28%的营运收入,这项营收是希腊外汇收入的三大支柱之重。比起旅游、侨汇两个支柱来讲,海运业被认为是希腊经济命脉也不为过。
一个依赖海运业为生的国家奉美国之命,在家门口干起了海盗的营生,可见希腊政府是多么的分裂?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忍无可忍的伊朗革命卫队在波斯湾拦截了两艘希腊油轮,并敲打希腊说,波斯湾还有17艘希腊油轮。
在互扣油轮过程中,其实从希腊的反应可以看出来,背后都是美国的手笔。按理说,美国应该帮希腊出头。可奇怪的是,整件事发酵至今天,也未见美政府高层有何表示,更未见所谓的战争咆哮。
这下子,希腊彻底“作腊”了,“舔狗”遇见了“缩头乌龟”?在伊朗的压力之下,希腊只能低头服软。据希腊公布的消息,希腊法院推翻了之前裁定,宣布不再将伊朗油轮已交给美国处理,目前希腊已释放了伊朗油轮。
有人讲,伊朗的敢作敢为是给世界树立了一个新榜样,狠狠地打了“舔狗”们一记耳光。还有人讲,这次尴尬的是希腊,因为希腊是两头都得罪。
其实吧,个人体会最尴尬的应该是美国。希腊选择向一个中等强国低头,意味着希腊对美国的实力已不抱任何希望,也意味着以后的日子里给美国当“舔狗”时,它所有的盟友都要三思才行。
既然伊朗扣押希腊油轮,美国都不敢出手相助,更遑论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敲打”立陶宛?归根结底是美国内部问题重重,已让其失去动手能力和胆量,唯一就剩下一张吹牛的嘴,典型的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也是中国政府授予美国“谎言帝国”称号的原因。对于美国来言,当务之急是要正视其国内贪腐成风,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别过大,社会安全感丧失,没有新闻自由和思想自由、民不畏等诸多问题,这些在历史上都是国家覆灭前的不祥征兆。
如果不愿正视问题,那么只能靠吹牛转移视线。牛皮吹大了的后果之一,就是容易不自量力与外强对抗。而且一直输的话,牛皮实现不了就成了谎言。
一个政府一旦被人评价为“谎言帝国”,就说明他已透支完了他的信用,政权形象就会变得很差,在国际上受到孤立的就成了自己。比如美国在其组织的东盟峰会、美洲峰会上所享受的待遇,即是如此。
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货币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换币改革,将所有原苏联卢布的面额都变成原来的千分之一,即去掉尾数3个0,进行新卢布兑换。
无债一身轻,有债心不宁,债务问题一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自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一方面穷兵黩武、四处扩张,一方面大兴土木、加速迈向近代化。 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向资本富裕的西方发达国家大笔借钱。
苏联的债务问题:
1、截止到二月革命前,俄罗斯外债占比GDP 达到骇人的 214.6%,成为了国际上的头号债务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面对西方国家残酷的封锁,出于种种考虑,向外界宣布:拒绝偿还一切前政府的债务。 苏联的债务瞬间归零,轻装简车地走上了国家重建之路。 但与之伴随的,是西方债权国漫长的经济制裁。
2、直到二战爆发,出于反法西斯的共同需要,苏联和英美等国冰释前嫌,重新在国际债务市场上恢复了一定的信誉和形象。 欧美资本家的贷款才又一次源源不断进入俄罗斯的国库当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大部分时间内,外债负担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外债总额从未超过50亿美元。 真正的债务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下跌时。
3、(石油) 自1985年开始,沙特不再保护石油价格,开始大规模增加石油产量,使得原来一度处于高位的石油迅速下跌。 这对十分依赖石油出口获得收入的苏联来说,无异于沉重打击。 苏联石油收入从1983年的156亿美元大幅减少到1986年的70亿美元,三年减少90亿美元。
4、(美国前总统里根与沙特国王) 收入减少了,刚性支出却居高不下。 从1979年陷入阿富汗泥潭到对越南、古巴、朝鲜等国不计成本的海量援助,无数只进不出的财政黑洞把苏联经济压得喘不过气。 开不了源又节不了流,自然而然地逼迫苏联走上大规模举债的道路。 自1986年开始,苏联的外债已经超过300亿美元,到了1989年已超500亿美元的大关口。 解体前更是飙升到了96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四分之一。
5、(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落下) 当苏联轰然倒下的那一刻,这些债务却无法凭空消失,重重地压在15个新生的国家上头。 针对这960亿美元外债,15个国家还就如何还债,展开过激烈博弈。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分土地分财产,为什么此事不留给俄罗斯?
因为留着俄罗斯来偿还负债。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却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前身就是苏联,苏联解体之后才可以自己独立成国。苏联不是一个国家,是一个许多国家联盟的代称。在苏联解体后,他的财产、土地都面临着分割。所以,为什么作为联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却不是主事的呢?
首先各国有各国的想法,苏联不是俄罗斯自己的。分割的时候俄罗斯也是拿到了自己的那一份,其他的国家也分割了财产和土地。除了这些还有苏联留下的债务风波,这些伴随着财产也分割给各个国家。作为里面最大的国家,债务也是被分割最多的。这些债务就够头痛的了。
俄罗斯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他的国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所以不会存在被管的关系。他们只需要拿走自己的那份财产就可以了,对于俄罗斯来说也不会管这种闲事。而且俄罗斯拿的财产、债务都是最多的,最后也是靠着石油还清的。所以,分割的时候更没有闲心管这种事情的。
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也是中国的好朋友。俄罗斯离中国很近,我们平时去旅行的时候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于我们的友好。我们在自己的国家,也可以看见俄罗斯人对于中国的喜欢。所以,不要去管之前的苏联,只要记住现在的国家是俄罗斯就好。
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欧盟是能源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能源消费量超过1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量的17%。1999~2000年欧盟国家能源供应中的进口比重大约为40%,其中进口石油的比例达到85%,进口天然气达到40%,进口煤炭达到35%。可见,欧盟依赖进口程度非常高,且还有增高的趋势。
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欧洲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传统市场,目前俄罗斯力争保有欧洲天然气27%的份额,占欧盟石油进口的17%,在中东欧则占60%市场份额。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的油气产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欧洲和独联体等28个国家。
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1561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6191亿卢布,主要出口到德国(360亿立方米)、意大利(220亿立方米)、土耳其(180亿立方米)、法国(132亿立方米)、匈牙利(90亿立方米)、斯洛伐克(75亿立方米)、捷克(74亿立方米)、波兰(70亿立方米)、奥地利(68亿立方米)和罗马尼亚(50亿立方米),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为242亿立方米。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各国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2006年,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1615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3.5%,据初步估算,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共出口了1480亿~149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8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天然气出口量将增长4%~5%,对非独联体国家的供应计划为15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欧洲1/3的石油来自俄罗斯,石油出口的84%通过管道运输,13%~16%通过铁路运输。俄罗斯原油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确立了石油出口大国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俄罗斯原油出口中排前五位的是荷兰(16.11%)、德国(10.99%)、乌克兰(8.16%)、波兰(7.80%)、意大利(5.73%)。2004年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国家的原油为2943.39万吨,占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原油为2亿吨,占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欧方向占45.31%,东欧方向占20.49%。
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系统也较完善,俄罗斯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主要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358.4亿立方米。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有90%要经过乌克兰,存在一定的供气安全风险。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管道向欧洲出口1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收取过境费。乌克兰每年还以优惠价格从俄罗斯购买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随着“”尤先科上台,乌克兰抛弃了俄罗斯投向西方世界,这让把独联体看作其后院的俄罗斯难以忍受,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天然气价格较欧洲低,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与国际石油市场挂钩,价格较高。近年,俄罗斯提高了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天然气价格,遂爆发了俄乌天然气之争。格鲁吉亚总统称俄罗斯天然气提价实为对格乌施加影响。俄乌天然气之争实为一场地缘政治之争,虽然尤先科表示绝不挑起与俄罗斯的“天然气战争”,最终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天然气领域达成协议为结局。
俄乌斗气让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表示担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能源战”更让欧洲担心不已,欧盟积极采取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策略。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里海及其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里海石油蕴藏量约为2000亿桶,仅次于沙特,天然气储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该地区没有直接出海口,油气主要经由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该地区一直是欧美能源争霸较量的前沿,先是美国近年来策动的“”,使独联体欧洲地区和中亚地区绝大部分倒向欧美。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近年来,俄罗斯修建了几条绕过乌克兰的管道。俄罗斯更是利用土耳其开辟能源新通道。土耳其是俄罗斯主要能源贸易伙伴,更是俄罗斯能源通向欧洲、中东的桥梁。因此,俄罗斯将考虑修建经土耳其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以便向土耳其和欧洲南部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更有与土耳其加强电力合作输电到中东伊拉克的想法。土耳其总理认为,经黑海海底、终点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全长1213千米,总造价32亿美元,年输气设计能力为160亿立方米的“蓝流”天然气输送管道还有很大潜力,它是对俄土之间经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运输走廊的补充。俄罗斯是土耳其主要天然气供应国,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总量达145亿立方米。1987~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达1058亿立方米。
欧盟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外部能源供应安全,在此目标下,欧盟发起了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倡议。2000年巴黎第六次俄欧首脑峰会上,与普罗迪签署了俄欧战略能源伙伴关系协议,定期开展能源对话。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普罗迪计划”引起世人的关注,俄罗斯-欧盟峰会上能源对话得到肯定。欧盟国家已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俄欧能源合作是在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框架内进行的。2002年俄欧峰会后,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罗斯欧盟能源技术中心,依靠欧洲技术援助计划,欧盟正在制定跨高加索运输走廊和新独立国家油气管道计划,在黑海-里海地区发展运输和管道交通线。可以说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合作关系是双方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已取得显著效果,欧盟已参与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工程,哈里亚卡油田的开发,修建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北欧天然气管道、“蓝流”天然气管道,这三条天然气管线将俄罗斯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地与欧洲联成一体,届时俄罗斯对欧洲地区的天然气年输送量将达到近927亿立方米,较目前增长23.6%。俄欧双方还通过能源对话解决了穿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友谊”管道与亚得里亚石油管网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完善了与《产品分割协议》相关的法律法规。2010年北欧天然气输气管道(从俄罗斯沿波罗的海海底,通过德国和荷兰,然后沿北海海底抵英国)建成运行后,欧洲80%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俄罗斯。一些人士认为,届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公共安全将取决于能源供应者———俄罗斯。由此可见,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程度太高,管道走向太单一,存在进口天然气的政治风险。欧洲人士认为,俄罗斯对欧供气合同的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是因为欧洲的天然气市场缺乏竞争,供应方因此在价格决定方面占据优势。
上台后,依靠能源出口使经济迅速恢复,依靠能源外交提升了俄罗斯大国地位,不仅如此,还欲利用手中的能源获得垄断霸主地位。为此,俄罗斯积极筹建核工业巨头确保能源垄断。与中东、中亚等油气国家酝酿筹建天然气欧佩克。据初步预计,到2030年,欧盟25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6.85亿吨和6.3亿吨,其中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接近90%,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达80%。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一直稳占其GDP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50%~60%,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创汇中,欧盟又是最重要的来源地。
俄罗斯是全部独联体国家及波罗的海国家天然气的供给者。2005年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为766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1084亿卢布(不包括消费税和进口关税)。主要出口到乌克兰(376亿立方米)、白俄罗斯(198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40亿立方米)、阿塞拜疆(38亿立方米)、摩尔多瓦(28亿立方米)、拉托维亚(28亿立方米)、亚美尼亚(17亿立方米)、立陶宛(14亿立方米)、格鲁吉亚(14亿立方米)、爱沙尼亚(13亿立方米)和乌兹别克斯坦(3亿立方米)。2007年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3625.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3%。最近俄罗斯宣布将退出与独联体国家签订的石油过境协议,俄罗斯与独联体,一方欲垄断控制;一方欲极力摆脱争取独立,因独联体国家均无出海口,历史上总是依附于某一帝国,历来是大国争斗角逐的场所。目前,俄罗斯又将其牢牢控制在手里。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直接关乎欧洲的能源供给,乃至欧洲的经济命脉。因此,双方争夺独联体的争斗还将继续下去,俄罗斯与欧盟这两个资源国与进口国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它们之间各以自身利益为重,俄罗斯欲利用手中的能源取得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欲垄断控制进口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欧盟作为世界上政治经济重要一极,肯定会与俄罗斯周旋,积极发展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争取能源进口多元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