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今日油价

opec植物油价格走势-植物油国际行情

1.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

2.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3.运用高一《经济生活》分析 粮食产量上涨但粮价也涨的原因

4.早盘分析, 大盘趋势, 进 ( 218 540 35 7 ) 一起交流 ,学习 , 分析......

5.国内汽油价格有望大降,那高涨的肉、面、油价格能降吗?答案来了

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

opec植物油价格走势-植物油国际行情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定义主要包括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类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数据显示全世界10主要水稻种植国依次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巴西和日本其虽国和印度世界上大产稻国因印两国人口众多绝大部分大米都用于国内消耗因此只有少部分用于进行国际贸易世界上前三位大米出口国依次泰国、越南和美国主要大米进口国包括孟加拉国、菲律宾、巴西、非洲各国和些波斯湾国家 十大小麦生产国依次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德国、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国和印度生产小麦基本用于国内需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世界上主要小麦出口国出口对象主要发展国家 玉米生产方面美国玉米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近半(42.5%)依次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法国、印度尼西亚玉米主要出口国美国、阿根廷与国。

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场上,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迅速上扬,粮、蛋、肉的零售价格也在攀升,消费者花在食品上的开支明显增加。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增加,二是气候变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生物燃料发展导致能源工业与食品工业争粮。

2006年,国际市场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明显上涨,例如美国小麦出口价每吨上涨50多美元,全年涨幅为31%;玉米出口价每吨上涨60多美元,涨幅达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达到近10年来最高点。世界银行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国际玉米价格比去年夏天已经上涨了75%,今年前4个月总体粮食价格上涨了20%;目前国际粮食库存量非常低,预计在本市场年度末(2007年年中)降至总使用量的15.8%。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玉米现货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86%。

--消费需求旺盛推高粮食价格

由于粮价上涨,食品的零售价格随之上升。以玉米等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还推动肉、蛋制品价格抬高。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报道,今年年初美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7%;许多国家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都比整体物价涨速快得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涨势是普遍性的,从伦敦到洛杉矶,从上海到班加罗尔,消费者都感受到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一些观察家警告说,今后18个月,全球可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飞涨”时期。

从某种角度来看,目前的粮价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意味着经济复苏、消费者收入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原因。由于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能够买更多的肉、蛋和奶。联合国贸发会议说,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将导致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收入增加的分析报告也预言:人们的收入增加会导致植物油、肉类和奶制品消耗量大增。世界银行的报告说,由于经济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

--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增长不足是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化肥和能源的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降低产量和供给。在过去5年中,化肥价格和能源价格增长均高于粮食价格飞涨的1994年-1996年的水平。当时,由于粮食库存低、化肥价格高、经济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麦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类似。

另外,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使干旱、洪涝、农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响食品供应。例如在美国的农业大州加利福尼亚,2006年的反常炎热使农业蒙受很大损失。预测表明,由于全球变暖使气温上升、山区积雪消融过快影响地区水源,加州农业在今后几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燃料需求刺激粮价上涨

就短期效应而言,导致去年以来粮价急涨的更重要因素是生物燃料的发展。由于油价高涨,生物燃料备受青睐,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以玉米制造燃料乙醇之类的项目,这是玉米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由于玉米是重要饲料,大量玉米用于能源导致饲养业成本抬高、产量受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是导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久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和石油价格的变化。

美国农业部4月份曾说,玉米价格暴涨可能导致今后几个月肉类产品供应突然减少,今年美国牛肉、鸡肉和猪肉的生产将比去年减少4.5亿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0%,其出口量减少会对全球玉米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其它粮食和食品。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玉米饼价格飞涨引发民众的示威游行,政府为此对玉米饼价格实施控制。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用玉米生产乙醇导致食品价格上涨,2006年美国人的平均食品开支已经为此增加了47美元,相当于食品消费额的1.3%。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49亿加仑,如果到2012年这一数值增加到300亿加仑,美国的年人均食品开支涨幅将达67美元。届时,肉类价格涨幅将达7%-8.5%左右,鸡蛋价格将上涨13.5%。比起另一些预测,这项研究的结论还显得过于保守。美国农业部认为,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将比2006年平均上涨10%,鸡蛋价格将上涨21%,牛奶价格将上涨14%。

玉米价格的上涨刺激种植面积增加,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调查显示,2007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15%左右,达到1944年以来的最高值。但这一消息并没有使玉米价格回落,原因是能源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在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收获的玉米中将有27%用于生产乙醇。美国审计总署6月份警告说,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给食品价格带来更大压力。布什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10年后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将削减20%,每年提供约1300亿升的乙醇燃料等替代性生物燃料。这个数字是2006年美国乙醇燃料产量的7倍。这是布什政府应对全球变暖并减少石油依赖的举措,但它会导致玉米及其它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超过2005年20.51亿吨的最高水平,创造20.82亿吨新的历史纪录,比2006年增加4.36%。除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减产外,世界其他地区粮食生产都将有所增加。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农业增产潜力,粮价上涨将促使一些休耕地被投入种植,或开垦更多耕地。但这是否能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现在还很难判断。我国为保证粮食供应,对用粮食生产能源进行了一些限制,但美国等许多国家并无此类限制,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扩张。如果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得不到革命性的提高(目前只能用农作物的果实生产,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寻找廉价的生产方法,例如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它将继续对粮价形成压力。

运用高一《经济生活》分析 粮食产量上涨但粮价也涨的原因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场上,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迅速上扬,粮、蛋、肉的零售价格也在攀升,消费者花在食品上的开支明显增加。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增加,二是气候变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生物燃料发展导致能源工业与食品工业争粮。 2006年,国际市场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明显上涨,例如美国小麦出口价每吨上涨50多美元,全年涨幅为31%;玉米出口价每吨上涨60多美元,涨幅达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达到近10年来最高点。世界银行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国际玉米价格比去年夏天已经上涨了75%,今年前4个月总体粮食价格上涨了20%;目前国际粮食库存量非常低,预计在本市场年度末(2007年年中)降至总使用量的15.8%。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玉米现货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86%。 --消费需求旺盛推高粮食价格 由于粮价上涨,食品的零售价格随之上升。以玉米等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还推动肉、蛋制品价格抬高。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报道,今年年初美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7%;许多国家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都比整体物价涨速快得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涨势是普遍性的,从伦敦到洛杉矶,从上海到班加罗尔,消费者都感受到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一些观察家警告说,今后18个月,全球可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飞涨”时期。 从某种角度来看,目前的粮价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意味着经济复苏、消费者收入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原因。由于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能够买更多的肉、蛋和奶。联合国贸发会议说,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将导致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收入增加的分析报告也预言:人们的收入增加会导致植物油、肉类和奶制品消耗量大增。世界银行的报告说,由于经济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 --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增长不足是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化肥和能源的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降低产量和供给。在过去5年中,化肥价格和能源价格增长均高于粮食价格飞涨的1994年-1996年的水平。当时,由于粮食库存低、化肥价格高、经济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麦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类似。 另外,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使干旱、洪涝、农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响食品供应。例如在美国的农业大州加利福尼亚,2006年的反常炎热使农业蒙受很大损失。预测表明,由于全球变暖使气温上升、山区积雪消融过快影响地区水源,加州农业在今后几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燃料需求刺激粮价上涨 就短期效应而言,导致去年以来粮价急涨的更重要因素是生物燃料的发展。由于油价高涨,生物燃料备受青睐,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以玉米制造燃料乙醇之类的项目,这是玉米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由于玉米是重要饲料,大量玉米用于能源导致饲养业成本抬高、产量受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是导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久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和石油价格的变化。 美国农业部4月份曾说,玉米价格暴涨可能导致今后几个月肉类产品供应突然减少,今年美国牛肉、鸡肉和猪肉的生产将比去年减少4.5亿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0%,其出口量减少会对全球玉米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其它粮食和食品。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玉米饼价格飞涨引发民众的示威游行,政府为此对玉米饼价格实施控制。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用玉米生产乙醇导致食品价格上涨,2006年美国人的平均食品开支已经为此增加了47美元,相当于食品消费额的1.3%。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49亿加仑,如果到2012年这一数值增加到300亿加仑,美国的年人均食品开支涨幅将达67美元。届时,肉类价格涨幅将达7%-8.5%左右,鸡蛋价格将上涨13.5%。比起另一些预测,这项研究的结论还显得过于保守。美国农业部认为,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将比2006年平均上涨10%,鸡蛋价格将上涨21%,牛奶价格将上涨14%。 玉米价格的上涨刺激种植面积增加,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调查显示,2007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15%左右,达到1944年以来的最高值。但这一消息并没有使玉米价格回落,原因是能源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在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收获的玉米中将有27%用于生产乙醇。美国审计总署6月份警告说,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给食品价格带来更大压力。布什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10年后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将削减20%,每年提供约1300亿升的乙醇燃料等替代性生物燃料。这个数字是2006年美国乙醇燃料产量的7倍。这是布什政府应对全球变暖并减少石油依赖的举措,但它会导致玉米及其它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超过2005年20.51亿吨的最高水平,创造20.82亿吨新的历史纪录,比2006年增加4.36%。除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减产外,世界其他地区粮食生产都将有所增加。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农业增产潜力,粮价上涨将促使一些休耕地被投入种植,或开垦更多耕地。但这是否能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现在还很难判断。我国为保证粮食供应,对用粮食生产能源进行了一些限制,但美国等许多国家并无此类限制,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扩张。如果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得不到革命性的提高(目前只能用农作物的果实生产,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寻找廉价的生产方法,例如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它将继续对粮价形成压力。

早盘分析, 大盘趋势, 进 ( 218 540 35 7 ) 一起交流 ,学习 , 分析......

股指今日观点外围市场因政治变动产生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国内市场或因此选择高位震荡。建议多单高位减持为主。

沪铝今日观点上周沪铝继续反弹,周四盘中更是一度试探16400重要整数关口,虽并未有效突破,但仍为市场注入了极大信心。但是近日原油连续大跌,伦铝承压下行,沪铝由于冲高受阻,加之成交放出巨量,主力有部分逢高减持的可能,下方短线支撑暂关注16200一线。操作上,短线多单可逢高止赢,关注逢低买入时机。支撑位:16200,压力位:16300。(刘伟)

铅锌今日观点欧美经济数据偏差,股市跌幅较大,原油跌破100美元,后期经济预期下降,大宗商品表现偏弱,铅锌将继续15500附近震荡。(莫国刚)

贵金属今日观点上周五晚令人失望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提振黄金避险魅力,投资者抛售原油和股票而买入黄金。黄金结束三天跌势,小幅收高。但是欧洲大选结果令欧元走软,金价走强的阻力重重,不建议投资者采取冒险措施。同为贵金属的白银跟随黄金走势,观望为宜。(朱文龙)

棉花今日观点原油大跌,市场焦点转向欧债,本周宏观因素主导行情。投机观望,买远抛近套利可继续持有。(陈淑敏)

玉米今日观点CBOT玉米周五收盘涨跌互现,近月合约走强但远月合约下滑,远月合约承压于种植面积创75年来高值的利空基本面。近日南北港口玉米稳定,优质玉米趋坚,华北地区低质玉米呈现弱势,南方销区行情相对稳定。总体来看,目前玉米供应逐步恢复,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后期有望延续震荡走势。操作上,暂时观望。(唐少明)

大豆进出口动态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为3%,大豆出口关税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同比增长28.8%。2011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264万吨,累计数量同比下降3.9%,累计金额同比上涨18.9%。2011年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657万吨,累计数量同比下降4.4%,累计金额同比上涨28.0%。2012年1月进口大豆461万吨,2月进口大豆383万吨,3月进口大豆483万吨,1-3月累计进口量1333万吨,数量同比增加21.6%,金额同比上涨11.6%。(于瑞光)

大豆基本面 上周五国际原油价格延续大幅回落走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抛压沉重。受出口需求提振,周五CBOT大豆期货市场摆脱周边市场拖累,脱离日内低点并小幅收高,技术上阶段性顶部特征显现。分析机构Informa预计美国新季大豆播种面积为7582.2万英亩,高于美国农业部在3月底预估的7390万英亩水平。目前美豆推涨动力减弱,周边市场弱势可能引发市场系统性恐慌,尤其是商品基金在持有创记录的美豆多头仓位后,多头获利了结的可能进一步增加。受美豆大涨及南美供应减少影响,市场对中国释放较低价格的储备大豆的预期增强。国内春播工作陆续展开,初步预计显示,吉林省大豆面积下滑30%左右,黑龙江各地种豆积极性不足,预期面积仍会大幅减少。国内豆类现货市场粕强油弱格局较为明显,大豆市场整体稳定,生猪养殖效益下滑制约后续补栏,远期豆粕需求可能受到拖累,豆油价格在政策压力下弱势回落。(于瑞光)

连豆今日操作建议 原油领跌,国际金融市场抛压沉重,美豆高位回落风险增加。连豆因自身需求表现一般而上涨动力不足,维持弱势振荡走势,大豆储备释放预期增强,跟跌不跟涨局面有望延续。预计今日连豆市场延续弱势走势,期价继续向下寻找支撑,建议投资者采取逢高减磅的思路减持原有多单。预计今日大豆1301合约上方阻力位4610,下方支撑位4560。(于瑞光)

连豆粕今日操作建议 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来袭,美豆高位回落,短期有望继续向下调整。预计今日连豆粕弱势低开,建议投资者减持前期多单,盘中宜观望。豆粕1209合约多空争夺激烈,目前持仓量超过130万手,资金因素对盘面的掌控已经超越基本面因素,未来上涨空间有限,不宜追多。预计今日豆粕1301合约上方阻力位3340,下方支撑位3290。(于瑞光)

油脂今日观点4月美国新增就业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全球股市及原油价格遭遇重挫,今日欧洲局势再次浮现动荡因素,美元跳涨,宏观风险为日内最重要影响因素。本周四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将预估美国新作的产量,虽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减产,但增产预期仍可能对市场带来阶段压力,单边风险较大,菜油或豆粕1209合约与豆油1209对冲交易可继续持有。(杨久尊)

白糖今日观点外盘原糖受供给过剩技本周关注20.65前低支撑,国内期现倒挂,4月产销数据显示结转商业库存同比增加60万吨。宏观欧元区忧虑升温,美元反弹,原油走弱,市场避险心理提升。1301合约逼近6300-6310区间支撑位,1209空单5日均线止盈继续持有,9月和1月价差再度逼近-200点,关注回归反弹机会。(刘妍)

PTA今日观点因数据显示经济成长放缓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称OPEC增产旨在抑压高油价,NYMEX原油期货大幅下跌,短线以8500-8700区间波动为主。操作上,暂以8500-8700区间交易。若下穿8500点,可以加入空单。(李小薇)

原油及连塑日内观点美国劳工部周五公布,4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15,000人,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原油期货周五跌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并一路走低至三个月来最低水平。投机资金在WTI和BRENT原油上的净多头大幅减少,短期国际原油或继续下跌。上周LLDPE跟随期货继续下调,商家心态普遍悲观,对后世大多看跌,继续让利走货消化库存,但需求难有起色,实盘成交稀少,5月是LLDPE的需求淡季,在原油弱势调整情况下,LLDPE继续走弱的概率较大,后市关注原油走势和石化厂家的出厂价变化。(张卫涛)

甲醇今日观点上周末CFR中国甲醇仍在上涨,近期外盘的影响仍将持续。甲醇期货操作上,短线以震荡调整为主要思路;中长线仍以多单持有为主,控制仓位。(李殿春)

焦炭今日观点受全球经济需求减缓的影响,焦煤、焦炭供应过剩局面仍然不改,现虽已是往年的需求旺季,但今年现货却依然成交不佳,价格弱势盘整。但政策面存在利好的预期,多空的不确定性增加,建议投资者观望为主(李殿春)

橡胶与PVC今日观点1.上周三全球PMI数据较差而周四周五美国数据也不及预期,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前期欧洲市场崭缓的风险情绪复燃,紧缩政策的无效市场转向关注德拉吉关于财政联盟的建立,此过程将伴随风险重新定价.2.上周五现货云南28200,行业面随着时间推移供应高峰将至而需求因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导致客货运量增速一直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橡胶比其他工业品弱的可能大,行业面的不确定因素是云南与泰国北部的干旱情况.3.操作建议,26850关键价格存在较强的支撑,若向下突破可以27100为止损参与空单,否则观望为主,关注现货联动及股市主导的国内市场风险情绪。(刘东丰)

天琪观点 仅供参考

国内汽油价格有望大降,那高涨的肉、面、油价格能降吗?答案来了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都买上小汽车,有车一族今年就感觉到了加油的压力,因为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明显上涨,据了解,目前各地区92号汽油价格基本在8.7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基本在9.3元左右,98号汽油价格基本在10.2元左右。

据报道,本周五晚12时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将会迎来“第七轮”调整,这次调整有望出现今年首次大幅下降。

依据是上一次油价调整至今原油的价格已经下降了13.29%,现在美国原油价格已经逼近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已经跌破100美元/桶,更为关键的是原油价格下跌还在继续。

摩根大通分析师称,未来6个月战略石油储备的每日释放量为130万桶,这个量足以抵消俄罗斯每日100万桶的供应缺口,而且欧盟还在OPEC会议期间呼吁产油国增加产量,以确保原油市场的平衡。

基于此预计第七轮调整后,成品油的价格有希望下调0.5元/L左右。

汽油价格下降是众望所归,肉、面、油价格的下降也是众望所归,毕竟“吃”和“行”缺一样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汽油价格都已经下降了,那高涨的肉、面、油价格会降吗?

先说肉价

目前,国内猪肉的平均价格为9.04元,牛肉38.5元,羊肉35元。

除了猪肉价格比较低之外,牛、羊肉的价格都处于高位。

其他吃的方面,鸡蛋价格接近5元,白条鸡价格8.9元,重点监测的28中蔬菜平均价格为2.69元,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价格为3.7元,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提升。

致使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交通运输受阻,产销两地脱钩,销区供应不足。

另外油价上涨,交通运输困难,运费上涨也是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汽油价格的下降,运费有望下降,再加上生猪产能依然处于高位,肉类价格还真有希望迎来下降,下降时间应该是会在各地疫情稳定,交通运输恢复,肉类价格完全回归市场之后。

再说面价

受俄罗斯、乌克兰两个国家小麦出口停滞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迎来大幅上涨,波及国内,导致国内小麦价格一路上涨,最高达到了1.6元。

致使小麦价格高涨除了国际形势之外,国内形势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去年秋季因为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小麦种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也成了小麦价格上涨的炒作点。

近日,在中储粮的不断拍卖,新一季小麦临近上市,以及终端需求疲软,制粉企业多以消化库存为主,采购积极性不高等几个因素的影响下,小麦市场遇冷,价格开始下降,不过近期贸易商惜售趋稳挺价,抵制降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麦价格局地小涨。

预计面粉价格将会在面粉需求进入淡季,以及新一季小麦上市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开始下降。

也就是说面粉的降价时间应该是在5月的中上旬新一季小麦上市之际。

最后说食用油价

受恶劣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油料作物减产、地缘政治影响油料作物的出口,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国际资本炒作和运费价格的上涨,致使全球食用油的价格不断上涨,豆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我国的葵花籽油、大豆油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进口的,加上我国植物油库存持续下降,3月豆油和棕榈油商用库存比去年12月分别下降了5%和37%,致使国内食用油持续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

不过,专家表示国内食用油的价格也存在回调可能,1、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国内政策引导,国内大豆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也会增加;3、食用油价格上涨,再加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食用油的需求将会下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