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92号汽油价格-扶余92号汽油价格多少
1.为什么有的石油重似沥青而有的又轻如汽油?
2.油价大涨,猪价回暖,花生遇冷下调,玉米、小麦齐降价,啥情况?
为什么有的石油重似沥青而有的又轻如汽油?
石油的轻与重是指相对于水的密度而言。石油的相对密度变化非常大,在20℃温度下一般介于0.75~1.00之间。在自然界里常发现相对密度大于1.00的石油,油稠似软沥青,也有小于0.75的石油,从地下深处采出后直接可以用作拖拉机、摩托车或汽车的燃料。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原油的生成时间不同和后来经受的变化来说明。
所谓原生阶段造成的差异是由于烃源岩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烃源岩的古地温场、古地层压力不断升高所致。当烃源岩埋藏较浅时(小于1500米),原始有机物质处于生物化学阶段,由于细菌的生物化学降解作用会产生以甲烷为主的浅层生物气;同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也可生成部分挥发性气体和低熟油。低熟油相对密度较大(大于0.91)。在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米时,烃源岩进入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达到成熟阶段的烃源岩中有机质会大量生成油和气,属正常原油。在埋藏深度超过2500~3500米时进入高成熟阶段,生成过成熟原油,其相对密度较小,属轻质油之列。而当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米时,则进入热裂解凝析气阶段,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呈气态,但在地面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会凝结成液态轻质油。
重质油是指在地面温度为15.6℃和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密度为934~1000千克/立方米的原油,是石油烃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质油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蕴藏量远超过常规原油,潜力巨大,是世界未来能源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046个重质油藏,地质储量达15550亿吨。我国的大庆、辽河、大港、胜利、克拉玛依、塔里木、柴达木和海洋等15个盆地和地区已发现了储量可观的重质油藏。
重质稠油不是原生的,而是在石油形成后由于受到地下水的水洗、细菌生物降解(细菌吃掉石油中的直链烷烃部分,产生甲烷气,剩下一些重质残渣)、风化、氧化等蚀变作用影响发生次生稠变而形成的。
自然界大体存在以下几种成因的重质稠油。
边缘氧化成因的重质稠油 此类重质油一般分布在一个凹陷的边缘斜坡带上端,因后期构造活动抬升作用使边缘带整体上升,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沿不整合面或砂体运移来的油气,易被边缘水交替带中的低矿化度大气水的水洗,发生生物降解,结果形成软沥青、稠油带。如辽河的曙光—欢喜岭油田、克拉玛依—夏子街油藏等。
次生运移形成的重质稠油藏 多产于构造断裂带上。断裂活动使下部原生油藏遭到破坏,油气沿断层上窜,在新近系河流相砂岩中聚集,原油遭生物降解变稠,见于大港油田港东地区、胜利油田的浅层油藏。
油藏底水作用型重质稠油 一般产于埋藏较浅的块状油藏。大型块状油藏与底水接触面积大,底水交替活跃,低矿化度的底水长期缓慢的水洗,促使下部的原油遭受细菌生物降解而成为稠油。在辽河高升油田、胜利孤岛油田均可见到。
风化氧化型重质稠油 后期发生的强烈构造断裂活动可使早期形成的构造油藏被抬升到接近地表,断裂不仅使地表水易于进入油藏,加强了水洗生物降解和地表的风化作用,也常使盖层遭到破坏,致使天然气和油中轻组分大量溢散,最终使原始油藏变成重质稠油。如吉林油田的扶余Ⅰ号重质油藏、冀中宁晋凹陷的晋7井重质油藏等。
克拉玛依黑油山
重质油的开发要比轻质油难多了,由于流动性差,一般要向地下油层中注入热蒸汽,有的在井筒中加热,才能将它抽到地面上。
油价大涨,猪价回暖,花生遇冷下调,玉米、小麦齐降价,啥情况?
我国油价上调,其中汽油价格上调210元/吨,柴油价格上调200元/吨。
猪价虽然依旧低迷运行,但部分地区已经回暖,尤其是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猪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花生价格盘面表现偏弱,整体遇冷下调,而且玉米和小麦价格一齐下降。
油价大涨
据媒体报道,发改委公布的最新国内油价调整通知是,每吨汽油价格上涨210元,每吨柴油价格上涨200元。
受汽、柴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加满50L油箱的92号汽油要比之前多花8元左右。
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上行,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为二涨一跌,经过最近一次的上涨调整后,国内每吨汽油价格上涨255元,每吨柴油价格上涨245元。
经过上涨调整后,国内92号汽油价格基本涨至7.8元,上涨调整后,最低价的新疆、陕西和宁夏,原油价格分别上涨到7.59元、7.67元和7.59元。
也就是说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强烈的对照,经过上涨之后,国内92号汽油价格维持在7.8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维持在8.3元左右。
猪价回暖
节后,生猪价格进入下跌通道,而导致猪价下跌,除了养殖端加速出栏,生猪供应有保障,而猪肉消费需求进入低谷期,生猪进入短时间的供应过剩状态,且屠企压价意愿强烈,但是猪价并未因此惨跌,甚至在2月5日迎来回暖行情,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逻辑:
1、随着餐饮和旅游行业的恢复,猪肉消费有所增长,部分时间段甚至出现捉襟见肘的问题。
2、猪价持续回落,全国猪价跌破成本线,养殖户亏损加剧,养殖端挺价惜售意愿增强。
3、屠企猪肉库存准备完毕,下一步就是消耗冻肉,屠企对生猪需求量走弱。
2月5日生猪价格中,湖南、广西、海南、甘肃、云南和贵州继续下滑,上海、山东、江西、河南、黑龙江、重庆和四川保持稳定,其他地区窄幅上调。
调整之后,华东区猪价涨至6.9-7.5元,华中区猪价在6.7-7元,华南区猪价在6.6-7.8元,华北区猪价在6.7-7.3元,东北区猪价在6.6-7.2元,西南区猪价在6.3-7.1元。
接下来,消费端缺乏明显的消费利好刺激,而供应端养殖户留猪过年,叠加猪价回升后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增加的影响,猪价很有可能会短时间小幅上涨回暖,只是这一回暖的时间要看生猪供应过剩的持续时间。
花生遇冷下降
当前,吉林扶余308通货米的价格为5.30-5.50元/斤,辽宁锦州新白沙通货米的价格为5.30-5.40元/斤,山东莒南白沙通货的价格为5.30元/斤左右,河南南阳麦茬统货米的价格为5.55-5.60元/斤,山东新泰白沙机打米的价格5.40-5.45元/斤
花生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而花生价格遇冷下跌,主要是如下几个逻辑:
1、产区花生供应呈增加态势,供应偏紧。
2、贸易商规避风险意识增强,价格冲高后回落,贸易商出货心态松动。
3、节后需求遇冷,贸易商高价采购谨慎,补库积极性不高。
4、节后花生价格难涨对市场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产区看涨心态动摇。
短期来看,花生价格很有可能存在小幅回落的可能,但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产区花生余粮偏低,终端库存偏空,价格回落空间有限,预计短期花生行情将会进入小幅震荡行情。
玉米、小麦齐降价
玉米和小麦价格齐下降。
玉米价格方面,山东和东北玉米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幅度在0.5-1分,致使玉米价格下行,主要有这么几方面因素:
1、节后玉米市场购销逐渐恢复,主产区玉米卖压不断释放。
2、进口玉米陆续到港,玉米供应量增加,玉米价格承压。
3、定向稻谷投放预期,让生猪价格低迷而低迷不前的玉米价格进一步承压。
目前玉米市场供应整体表现宽松,短期内玉米市场缺乏明显利好刺激,预计玉米市场持续弱势运行,玉米价格很有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小麦价格方面,节日氛围猪价消退,各级储备小麦持续供应市场,而受年后基层农户准备春耕对资金需求的影响,市场持粮主体惜售情绪减弱,市场流通粮增多,制粉企业下调收购价格,2月5日,与乘务得里、菏泽华瑞面业、邯郸五得利、亳州金沙河、发达面粉潍坊分别下调5厘,发达集团东区、发达集团西区下调2厘,发达面粉武城下调3厘。
短期来看,市场缺乏面粉需求刺激,叠加最低收购价小麦和临储小麦的轮换,市场小麦价格将会频繁波动调整,整体小幅下调为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