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98号汽油价-延安95号汽油价格
1.二战空战十大明星兵器之二——美国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
2.我们老师叫我们查地球资源短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人类保护地球的举措的资料
二战空战十大明星兵器之二——美国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
文/大漠单骑
美国B-29型轰炸机是二战空战明星兵器中登场最晚的,不论是战略轰炸还是战场支援都不及长期浴血拼杀的B-17、B-24、B-25、B-26、“兰开斯特”等轰炸机出力多牺牲大。可俗话说:能干不如会干,会干不如巧干。B-29轰炸机正是以会干加巧干抢了一票轰炸机的风头。B-29轰炸机登场时日本法西斯已是强弩之末,B-29的雷霆之火将惶惶不可终日的东洋人烧得焦头烂额,最抢镜的是B-29轰炸机甩下人类战争史上最早也是仅有的两枚实战,给日本军国主义致命一击,加速了二战的胜利,凭此这货就有资格入选二战空战兵器明星榜了。这牛掰的B-29轰炸机师出名门,产自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在二战时被称为“史上最强轰炸机”,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军用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洲际重型战略轰炸机。
美国B-29A型“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基本参数:机长30.18米,翼展43.36米,机高8.46米,空载重量32.3吨,正常起飞重量54.4吨,最大起飞重量61.2吨,4台18缸气冷星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4×2300马力,实用升限10241米,最大时速574公里/小时,经济巡航时速354公里/小时,最大作战航程6436公里,实用作战半径2896公里,最大转场航程9654公里,武备为机背、机腹及机尾5个炮塔,12.7毫米M2重机枪10—12挺(每挺携弹1000发)、早期型20毫米机关炮1门(携弹100发),总载弹量9.072吨,机组乘员11人。
说起轰炸机的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为争夺北非的意土战争,11月1日在利比亚艾因扎拉地区上空,意大利海军少尉朱立奥·加沃蒂驾驶“鸽”式侦察机机向土耳其军阵地扔下4颗“西佩利”式手榴弹,虽未成造任何伤亡,却拉开了飞机空袭的序幕。在一战中的1914年8月30日,德军飞机飞临巴黎上空投下了5颗炸弹,炸一人炸伤两人,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造成伤亡的飞机轰炸。早期空袭中主要是飞行员人工投掷手榴弹或触发引信的迫击炮弹、榴炮弹,并不安全与方便,人们就琢磨设计专用航空炸弹及带载具的飞机。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是俄国人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在1913年底研制的“伊里亚·穆罗梅茨”式四引擎轰炸机,首次采用箱式炸弹架、电动投弹器和轰炸瞄准具,载弹量达到400—800公斤。1915年2月15日该型轰炸机深入德国境内进行轰炸,轰炸机首次正式走上空中战场舞台(这个西科尔斯基也是世界第一架生产型直升机的发明人,后入美籍,其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直升机是美军的主力装备并行销全球,包括我军仍在使用的“黑鹰”直升机)。到一战后期,主要参战国都生产装备了各种型号的轰炸机,广泛用于支援地面作战和攻击后方目标,由此轰炸机部队成为空军(陆航)的一个重要兵种。
B-29轰炸机研制期间正赶上二战爆发,一切正常程序都打乱了,在经历了太多的沟沟坎坎后,硬是赶鸭子上架了。B-29轰炸机最早的设计要求由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38年3月向波音公司提出,即在波音B-17型“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基础上全面提升性能,故称B-29为“超级空中堡垒”。但因军方经费紧缺并不给研制启动资金,需要波音公司自筹,好在波音公司之前早有预研,即编号“316”的轰炸机设计方案。之后,波音公司设计团队几经改进,在1940年5月拿出全套的“345”号轰炸机设计方案,美国军方给其型号为“XB-29”,接着参加了军方组织的新型轰炸机设计方案竞标,在与洛克希德公司“XB-30”、道格拉斯公司“XB-31”、联合公司“XB-32”三家的方案一番比拼后,波音公司的XB-29方案脱颖而出。美国陆军航空队对XB-29十分满意,将其初步确定为美军下一代轰炸机,在1940年8月向波音公司拨款360万美元建造2架XB-29试验原型机,后又分两次追加15架XB-29测试样机。不过美国军方还是留了后手,同时还向联合公司拨款建造2架XB-32轰炸机原型机,打算一旦波音公司的XB-29项目失败时用其顶上。
1941年波音公司全力投入XB-29模型试验与原型机的研制,此时欧战已打成一锅粥,着急上火美军在1941年5月仓促订购还在图纸上的首批250架B-29。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1942年1月,美军又订购250架B-29,3月份再追加订购500架。这1017架B-29的大订单如天上掉下大馅饼,将忙活原型机的波音公司砸得晕晕乎乎,在世界航空工业史上还没有大型飞机尚在图纸上就被军方大量订购的先例,这在当时被称为“30亿美元豪赌”,都是无情的战争将波音公司与美军推上了赌台。
波音公司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打破常规提前投入生产线建设、原材料采购、员工培训等准备工作,假如B-29原型机一旦研制失败,波音公司将血本无归甚至破产。熬到1942年9月21日,波音公司首架XB-29原型机终于进行了首次试飞,此时美军对B-29的订购量已骤增到1664架,可XB-29试飞过程并不顺利——发动机过热起火、机翼折断、2号原型机坠毁……大小毛病接连不断,定型量产时间一再拖延。对此美军焦急万分,波音公司更是压力山大,这甚至引起罗斯福总统的不满,因为按照他的时间表B-29在1943年底应投入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好在美军陆航没有放弃B-29,好在B-29的基础设计十分优秀,经过波音公司更换新发动机、3叶螺旋桨改为4叶变距螺旋桨等大大小小的改进调整,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到1943年9月B-29终于定型投入量产,以波音公司为主,贝尔公司、马丁公司授权加入,三个总装厂火力全开投入B-29的生产。这可不是几吨重的战斗机,而是空重30多吨的庞然大物,到1945年9月B-29基本停产,短短两年共生产了19种型号3970架B-29轰炸机(因二战胜利,美军取消5092架B-29总订单的后续部分),显示了美国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
B-29轰炸机的问世,时任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哈里·阿诺德(1886—1950)将军功不可没。阿诺德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奠基人威廉·米切尔(1879—1936)将军“战略制空权”理论的坚定追随者,米切尔最早提出“战略轰炸”的设想,他认为:大规模轰炸敌人后方的要害目标,摧毁其作战基础和意志,才能减少战术杀戮,并减轻平民的伤亡。一战中的1918年9月,担任美国驻法远征军航空队司令的米切尔上校,组织英法美等协约国1500多架战机对德奥等同盟国实施大规模轰炸,加速了同盟国的投降,这是航空作战史上最早的战略轰炸。阿诺德将军在二战爆发后,敏锐地感到美军必须要有一种真正的“空中战舰”,他认为新型战略轰炸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应达到64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超过8500公里,载弹量不少于7吨,这就是美军陆航当时提出的超级轰炸机设计招标要求。在B-29研制出现困难的的情况下,是阿诺德说服国会加大对B-29的拨款,又协调政府增加B-29的生产线。尽管联合公司研制的XB-32轰炸机比B-29早两周首飞,但阿诺德仍未动摇,认定B-29非陆航莫属。可以说,没有阿诺德将军的肯定、支持和坚持,就没有B-29的辉煌,因此,人们称阿诺德为“B-29轰炸机之父”。
B-29轰炸机的最大优势是航程远、载弹量大,以现今的标准这些似乎不足挂齿,服役多年的美制F-15E型战斗机的载弹量已超过B-29,可在1930年代末航空 科技 水平还相当幼稚,B-29的各项性能已然相当惊人,尤其是航程无人能超越。比较一下同是航空强国的英国最好的“兰开斯特”式四发重型轰炸机,其载弹量与B-29差不多,可飞行速度、高度远不及B-29,航程更是差了近2000公里,德、日、意、法等国的重型轰炸机跟B-29相比基本都是小儿科,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究其原因,除了实力差距外,欧洲众国家地域小挨得近,对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并不迫切,美国则不然,二战美军是两面出击,既要在遥远的欧洲、北非干仗,又要在浩瀚的太平洋及广袤的中、印等远东国家作战。因此,美国开发远程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的需求比任何国家都强烈,也才有了当时世界航程最远的B-29轰炸机、P-51战斗机、C-46运输机等。
B-29轰炸机的设计制造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如富勒式襟翼、整体翼梁、密封增压机舱、遥控式球形炮塔、中央火控系统、电动投弹器、X波段搜索轰炸雷达、远程导航系统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领先世界的。特别是遥控式炮塔技术在轰炸机上是首次使用,机身4个炮塔的8—10挺重机枪通过自动化中央火控可准确射向同一个空中目标,使B-29拥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加之B-29安装有机载雷达并可引导射击目标,空战能力尤其是夜战能力大大超过一般战斗机(有的B-29被改装成夜间截击机使用)。在对日本战略轰炸中,时常出现一个B-29轰炸机群中击落日军截击战斗机最多的不是护航战斗机,而是B-29轰炸机,因此,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对B-29的恐惧感甚至超过了护航战斗机。
大量B-29轰炸机入役美军后,经复杂的培训磨合在1944年春形成战斗力,可谓恰逢其时。此时欧洲战场德军已陷入颓势,盟军加大了对日作战力度,而B-29轰炸机就像是专为收拾小日本定制的,因此B-29并未用于欧洲战场。早在1943年8月,为落实罗斯福总统轰炸日本的要求,美军陆航司令阿诺德与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共同制定方案,计划在1944年春以中国为前进基地,印度为后方基地,动用陆基远程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台湾等地实施空袭,从根本上打击和动摇日本的战争潜力,这就是之后命名的“马特豪恩峰行动”。
1944年4—5月,美军陆航第20轰炸机总队刚装备的130架B-29轰炸机先后进驻印度加尔各答、中国成都。之前,中国为修建成都周边新津、广汉、邛崃、彭山4个B-29轰炸机大型机场,太平寺、双桂寺、马家寺、彭镇、凤凰山5个战斗机机场(供美军第14航空队6个中队进驻P-47“雷电”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P-61“黑寡妇”夜航战斗机,以护航B-29及保护机场),动员29个县50余万民工苦干了六个月。这远程轰炸机有了,但中国对外陆路、海路通道基本被日军封锁,在成都的美军B-29所需大量油料、和零备件只好通过中印之间的“驼峰”航线空运,因空中运力紧张,数十架B-29轰炸机也加入空运行列。这条航线不仅路途遥远,一架B-29要飞六次才能凑够执行一次战略轰炸任务的油弹,还要飞越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横断山脉,飞行十分艰难危险,加之日军空中袭扰,所花代价极其巨大(“驼峰”航线共损失飞机超过1500架,美、英、中飞行员牺牲近3000人,B-29也损失数架)。4月26日,一架载满燃油(弹舱临时改为油舱)的B-29在空运中遭到日军6架“中岛”式战斗机的拦截,这架B-29以自卫火力击落一架日机后安然脱身,这是B-29轰炸机首次实战。6月5日,为配合欧洲诺曼底登陆,美军98架B-29由印度起飞,轰炸了日军占据的泰国曼谷铁路枢纽站等目标,这是B-29轰炸机首次实战轰炸。6月15日,美军75架B-29从成都起飞,长途奔袭轰炸了日本九州八幡帝国制铁所(其钢产量占全日本24%)、小仓兵工厂等处,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大队B-25空袭日本东京后,美军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拉开战略轰炸日本的序幕,震惊整个日本。之后,驻成都的B-29轰炸机又多次执行轰炸日本、沈阳、鞍山、台湾等战略目标的任务。美军B-29轰炸机最后一次从中国起飞对日本空袭是1945年1月6日,49架B-29对九州实施了轰炸,之后,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向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转移。整个“马特豪恩峰行动”,B-29机群出击49次、3058架次,投弹1万吨,狠狠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并为日后大规模战略轰炸日本积累了极有价值的经验。
在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驻扎成都执行轰炸任务期间,有多架B-29被日军击落或因事故坠毁在中国的日军占领区,活动在敌后的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游击队积极营救遇险美军飞行员,为此有500多人牺牲,在日伪军的围剿中营救出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第14航空队(飞虎队)等部飞行员80余人。如1944年12月7日,美军一架B-29在空袭沈阳返航途中坠毁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山区,11名机组成员跳伞逃生,日伪军闻讯向坠机地域派出1000多人搜捕美军飞行员,附近的八路军部队快速出击,赶在日伪军之前占领数个制高点,经数小时激战击溃日伪军,战斗中许多八路军战士牺牲或受伤。为了找到所有伞降的美军飞行员,八路军连夜发动群众,打着火把在莽莽山林中搜寻,终于找到所有美军飞行员,予以妥善保护。为将美军机组成员尽快送回成都基地,八路军在太行山根据地长凝川专门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美军派来一架运输机将他们安全接回成都。相比这些幸运者,大部分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是在我军民的护送下步行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穿越层层封锁线,历经千难万险才返回基地。比如在1945年2月2日,美军一架B-29-F13侦察机(B-29轰炸机改装)被日军击中坠毁在北平市郊区平谷县,冀东八路军游击队迅速营救了美军机组10余名成员,后派出300多名指战员一路秘密护送他们到达延安,徒步转辗跋涉了1280公里,历时整70天。
随着1944年美军在西太平洋战场实施“蛙跳反攻”,6—7月美军连续攻下马里亚纳群岛的主要岛屿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这些岛屿距日本东京约2400公里,完全在B-29作战半径之内,关键是海运方便后勤补给远比中国成都充足,而且在成都的B-29因航程所限仅能空袭到日本南部九州,美军遂将对日本战略轰炸的前进基地由中国移至这些岛屿。为此,美军陆航成立第21轰炸机总队,在扩建原日军机场或新建机场后,美军大批B-29轰炸机陆续进驻三岛。1944年11月24日,111架B-29轰炸机首次自塞班岛起飞轰炸日本东京,这是自“杜立特空袭东京”之后美军首次轰炸东京,吓坏了日本天皇。之后,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军B-29轰炸机群开始密集轰炸日本各大城市,空袭目标也转为“无差别轰炸”,不分姓军姓民一锅烩了。
虽然美军对日本的空袭频率和强度加大,但轰炸效果一时不甚理想,尤其是每次行动B-29至少要损失四、五架,引起陆航司令阿诺德将军的不满。1945年1月,阿诺德将第20轰炸机总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将军调任第21轰炸机总队任司令,顶替原司令汉舍尔将军。来“救火”的李梅将军是战斗机、轰炸机飞行员出身,之前长期转战欧洲、中国、印度指挥轰炸机部队作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李梅上任后,一改B-29对日本白天用高爆弹高空轰炸的套路,转而实施夜间低空轰炸并大规模使用凝固汽油。因日军战斗机没有机载雷达夜晚和瞎子差不多,高也失去目视目标,美军B-29的损失明显减少,而使日本大量木质建筑物火烧连营,伤亡损失几何式增加,史称“李梅火攻”。由于B-29改夜袭后与日军战斗机交火减少,李梅又命拆掉B-29的4个炮塔,省下炮塔与炮手的重量装载更多的。
在美军陆基B-29轰炸机对日本空袭的同时,1945年2月16日,12艘美军航母驶入日本近海,上千架次舰载机对东京及关东工业区狂轰滥炸,自1942年4月“大黄蜂”号航母首次空袭日本东京之后,再启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1945年3月美军攻下日本硫磺岛,这里距日本东京仅1080公里,大批B-29轰炸机接着进驻这个轰炸日本本土最近的岛屿。1945年3月10日子夜,美军334架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实施地毯式轮番轰炸,投下2000余吨,东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化为灰烬,东京当晚亡84000人,100万人无家可归,史称“东京大轰炸”。之后一周内,B-29连续火攻名古屋、大阪、神户,一度用光所有。这就是因果轮回,日本当年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如今是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始终保持着大规模、大范围、高密度,直到把小日本彻底炸瘫。在日本投降前的数月,B-29动辄以500架以上编队,在P-51战斗机护航下,铺天盖地连续对日本各地进行空袭,轰炸目标也由工业区、大城市扩大到中等城市、港口和海上运输线(包括空投水雷),共炸了日本98座城市,海外运输线几乎让美军封。如1945年4月7日、12日,美军146架次B-29空袭中岛和名古屋的航空发动机厂,使日本军用战机生产基本停滞。5月9日327架B-29再次火攻东京,5月26日500架B-29第三次火攻东京,将东京烧成一片废墟的“城”,此后再无轰炸价值。6—7月,美军B-29轰炸机群彻底摧毁了日本各大型石油化工厂,让日军油料供应捉襟见肘。
B-29轰炸机“一生”最震撼的时刻来临——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两架B-29轰炸机将两枚分别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几乎抹平两座城市。8月14日,804架B-29仍分赴日本各地可劲撇炸弹,直到第二天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大批在空中的B-29接到基地指挥员命令才返航。美军B-29轰炸机对日本空袭累计出动3.4万架次,投掷常规炸弹17万吨以上。B-29轰炸机这一系列的常规战略轰炸以及核子轰炸,对摧毁日本军事工业基础、打击军民士气、加速日本投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总算下来,美军常规轰炸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核子轰炸,常规轰炸不含军人共造成平民亡超过50万人,伤70万人(两次核子轰炸造成平民亡13万人,伤12万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900多万人流离失所,重工业、军工业基本被摧毁。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亡人数最多的城市,仅1945年的三次大轰炸就亡14万人以上,全城50%以上的房屋被焚毁。
B-29轰炸机虽然参战时间不长,但由于空袭的日本及日军重要目标区域都有较强防空力量,加之1944年10月起日军开启有组织的“神风特攻”,一些日军战机飞行员驾机直接撞击B-29,B-29轰炸机的损失较为严重,共被击落及因事故坠毁512架,被击伤达2707架。由于B-29机组人员众多(最多14人),一旦被击中伤亡远大于战斗机,而因美军的“无差别轰炸”更激起日本人的仇恨,坠毁美军轰炸机飞行员如被日本人抓住当场非即伤,在空中伞降的飞行员也遭到日军战机的扫射,什么日内瓦公约毫无作用,美军B-29轰炸机机组人员阵亡达2982人。
美国B-29轰炸机的先进性能曾让苏联人眼红,斯大林依据《租借法案》向美国索要B-29支援,被老美断然拒绝,美国还要保持对苏联战略力量的优势,岂能为他人作嫁衣裳。可人算不如天算,1944年7月至11月,美军对中国东北、日本空袭的3架B-29轰炸机因受损进入苏联境内迫降,苏联人如获至宝全部扣留。斯大林命令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负责仿制B-29轰炸机,这是一场“大卸八块”式的逆向测绘仿制,尽管困难重重,但聪明的毛子在1947年5月终于完成仿制并成功首飞,命名为图-4型轰炸机(北约称为“公牛”),1948年进入量产,累计生产1200架,是194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苏联空、海军的主力轰炸机。对B-29的仿制也极大促进苏联航空工业,之后苏联许多飞机上的飞行仪表、感传器、电子电气等精密设备都有B-29的血缘。
1953年2月28日,新中国在石家庄机场接收苏联赠送的12架图-4轰炸机,建立起中国乃至支战略轰炸机部队——空军轰炸航空兵独立第4团,形成让周边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的战略威慑力量。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度空军始终不敢动用战机攻击解放军,就是忌惮中国空军报复用图-4轰炸新德里。中国空军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1号”,就是用图-4轰炸机在1960年代末改装的,该机现保存在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虽然1950年代已进入喷气机时代,图-4轰炸机如老骥伏枥,一直为中国空防安全发光发热到1988年才退役。别看解放军用着山寨版的B-29,却干掉过货真价实的正版B-29。1952年6月10日夜,志愿军炮兵第62师在守卫朝鲜平安北道郭山铁路站防空作战中,用85毫米高连续击落美军B-29轰炸机3架;当夜,志愿军空军米格-15歼击机在新义州上空也击落2架B-29。1952年9月20日,美军一架RB-29侦察机(B-29轰炸机改装)在对中国上海实施空中侦察时,被空2师两架米格-15歼击机击落于长江入海口处,这是新中国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的第一架外国入侵军机;1953年1月12日,又一架美军RB-29侦察机在中国东北安东(今丹东)凤城县上空被我空军击落,14名机组成员中3人亡,11人被俘虏,1955年8月4日这11名美军飞行员被中国政府释放后抵达香港(见上图),当天美国政府签署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的文件,这绝非巧合!
二战结束时,美军仍有3000余架B-29轰炸机,美国宁肯将大量B-29送进“飞机坟场”,也没有当“战争剩余物资”卖出去换银子,因为这是不能扩散的战略武器,后来也只是借出87架B-29给催巴儿英国壮壮胆。朝鲜战争中,近千架B-29轰炸机再次披挂上阵,以日本为基地,既执行战术轰炸任务,又是“空中绞杀战”的主力,出动超过2.1万架次,投弹15.15万吨(接近二战中轰炸日本本土的投弹量),B-29损失107架,足见朝鲜战争的残酷性。经典的B-29轰炸机毕竟是活塞机时代的产物,在朝鲜战争后逐渐被B-47、B-52型喷气式轰炸机取代,到1960年6月21日美军最后一架B-29轰炸机退役,“超级空中堡垒”时代终结。
如今,在美国各地航空博物馆中仍可见到十几架B-29轰炸机的真身,其中有两架保养良好仍可飞行。曾在广岛投下首枚的“艾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经修复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尚蒂伊市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分馆展出。另一架在长崎投下的“伯克之车”号B-29轰炸机,一直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日本官方及右翼对此是一肚子不满意,频频向老美施压,要么撤展,要么同时展出日本人伤亡的内容,据说老美的答复也挺绝——你还是多想想为什么挨的?
我们老师叫我们查地球资源短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人类保护地球的举措的资料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政府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