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合-大众电动汽车油价调整
1.新能源市场又一波涨价潮来袭,为何电动汽车的价格会那么贵?
2.新能源汽车为啥越来越贵
新能源市场又一波涨价潮来袭,为何电动汽车的价格会那么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博得青睐,人们都对这种新型能源轿车兴趣盎然,但无奈都止步于它的价格,难道电动汽车永远不会比燃油车便宜吗?首先来说,电动车比燃油车贵就贵在制造成本上,光是造价就差不多是汽油车的两倍了,售价就自然不用说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丰田卡罗拉车型,传统燃油版十万出头就可以入手一台,但是混动车型哪怕是在补贴之后都要十五万多,如果是纯电动汽车,售价将会跟高。你肯定有很多疑问,那就跟着小编往下继续看看吧。
?
现如今不少电动车型都是套用了同款汽油车的车壳,那么清华大学有一篇《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成本收益研究》的论文。它里面说,电动车是由传统的汽油车通过撤换汽油动力系统,增加电动动力系统改造出来的。
小编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如果是一辆十万元的国产车,算上研发、装配、材料等等,总的造价成本只有售价的50%左右。再除去发动机、变速箱等等汽油动力系统部件,光是一个车壳子,成本就只有整车售价的30%左右。那么显而易见,十万级别的电动车,车壳成本在2.1万左右。
那除了车壳,电动车的成本,还要加上刚才说的电动动力系统的,也就电池、电机、电控。大概和小时候玩的四驱车差不多,有电池、马达,马达还分好的和坏的,最后还要有个开关,和如今的电动车如出一辙,都能把电能转化为车辆的动能。
先说电池,现在电动车用的电池,基本上都是三元锂电池了。工信部公布的前8批296款电动车里面,用三元锂的一共221款,算多的。那么根据国际投资分析机构瑞银的数据,目前国内三元锂电池的价格,是每度1042块钱,以2018年电动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元EV为例。42度的电池,成本4.4万。
然后是电机和电控成本,电动车电池本身的这个容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说电机功率也不会太大,否则耗电太快也有可能损坏电池。电池那么贵,必须保护好你说是不是?那么10万块钱电动车的电机,一般是单电机,功率100千瓦左右,就和普通家用车子发动机的那个最大功率是差不多的,小一点的80多千瓦,多一点114、115千瓦。所以根据电池中国网,《中外主流动力电池对比研究》,这么一说,一套功率100千瓦的电机再加上配套的电动系统,2万块钱的样子。
现在咱们来算算,总的造车成本有多少钱,壳子2.1万,电池4.4万,电机、电控又是2万,一辆十万块的电动车,光成本就达到了8.5万,已经快要达到了燃油车的两倍。这么一算,高昂的售价还是确有道理的。
实话实说就是电动车的成本确实还是比较高的,主要还是要靠国家的补贴和政策福利了,对我们买车的人来说,如今买电动车属实是一个好的选择,节能、环保,又省钱还避免了限号的困扰。并且,你多花的钱买到的车,造车成本跟高,想来想去,也算是赚了,你们觉得呢?
新能源汽车为啥越来越贵
新能源汽车为啥越来越贵
2022年3月17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再次调整后,油价进入“9元时代”。对于燃油车尤其是大排量车的车主来说,油价高得让人不敢开车。
为此,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想购买电动汽车。众所周知,不仅汽油价格一再上涨,电动汽车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特斯拉7天内3次涨价,零跑最高涨价3万。一方面是汽油价格飞涨,另一方面是电车价格。车主该如何选择?
20多家车企轮番调价
自2022年3月1日起,长城欧拉、上汽荣威、威马、广汽艾安、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或传统品牌新能源汽车宣布涨价。
欧拉汽车在官方用户APP上宣布,调整欧拉豪猫GT版价格。调整后,价格将上涨12000元。同日,威马汽车宣布,将逐步调整部分车型的生产进度和价格,个别车型将在原价基础上分别上涨3000元和4000元。
在部分车企带头涨价后,更多车企坐不住了。仅2022年3月18日,小鹏汽车、几何汽车、零跑汽车等部分车企就发布涨价通知。其中,零跑C11性能版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车型。
一些车企甚至认为一次涨价还不够,之后继续调整价格。 2022年3月19日,此前调整价格的威马汽车、长城欧拉相继宣布继续上调产品价格,涨幅在6000元至2.6万元之间。不仅国内车企纷纷涨价,特斯拉也是如此。 2022年3月10日至17日短短一周内,特斯拉三度提价,几乎所有车型都进行了调整,涨幅约为5%。不少犹豫买车的车主感叹,短短一周就丢了一部苹果手机。
而且,不仅四轮有轨电车价格会上调,就连两轮车小牛也在2022年3月21日宣布,从4月份开始重新调整产品零售价,涨幅从200到1000元不等。。从这波涨价势头来看,无论是一线车企还是二线车企,国内车企还是国外车企,四轮车还是两轮车,几乎没有一家能坐稳,而有轨电车“涨价”已成趋势,为什么?
原材料涨价影响大
对于这波新能源汽车涨价潮,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2022年二季度电池成本的上涨“非常离谱”。无奈之举并不是车企自己赚了更多钱,而是他们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给了消费者。
纵观各车企在涨价公告中提到的原因,都大同小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芯片紧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是本轮有轨电车涨价的主要原因。
这些原因确实是2022年电动汽车行业受影响最大的三个关键因素。我们先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说起。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占比最大。过去一年,钴、镍、锰、锂及其化合物等金属原材料出现大幅增长。
例如,前期锂价仅为3万元/吨,而2022年2月28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上涨至48万元/吨。从价格走势来看,会比较直观,基本上是“直线上涨”。
就连国内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出面回应,称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
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锂行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还会不断增加,矛盾可能就在这里。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外,芯片短缺一直是新能源车企的痛点。由于疫情反复,缺货问题自2021年以来一直持续,导致不少车企出现交付困难。从宝座上跌落也是因为工厂产能跟不上,无法及时交货。
上述两种原材料短缺问题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更加突出。战争导致全球资源能源价格飞涨,芯片供应更是雪上加霜。短期内,电动车企业可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电动车企业最后的压力,还有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的问题。2022年年初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以2021年为基础,上下坡度均为30%,消费者购车补贴也将于2021年结束。 2022年12月31日,对于不少新能源车企来说,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原材料上涨压力尚未结束。在资金和运营的压力下,再加上补贴退坡导致的一批车企来说,选择一起涨价其实比一起打价格战要好。
电车还香吗
由此看来,电车开启涨价潮,确实是无奈之举,毕竟如果价格压力不传导给消费者,任由电车行业内卷,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但对消费者来说,则显得有点为难了,在油价持续高企的时候,不少消费者都可能转投新能源车的怀抱,但随着购置补贴退坡、车价上涨,消费者对电车的消费欲望还会持续下去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消费者头疼的问题,不如说是让车企两难的痛点。
纵观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没有能赚钱的企业,就拿“蔚理鹏”来说,小鹏从18年-21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亏损98亿元;理想则合计亏损44.5亿元;而蔚来的亏损则更为夸张,仅2018年一年便亏损了233亿元,三家企业的盈利依旧遥遥无期。不仅第一梯队的新能源车如此,赴港上市的零跑汽车,三年来合计亏掉48亿,营收还不够亏得多。
可见,亏损确实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常态,而主要原因是有轨电车前期在研发和工厂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加上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能源汽车市场。从投资上来说,有轨电车与传统汽油车不同,离不开网络营销和推广手段。烧钱抢用户的趋势依然无法避免。就连龙头企业特斯拉,也在成立第18年实现了全年首次盈利。只有成为市场领导者,才能凭借规模优势打开盈利空间。
因此,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来说,他们也明白,一旦选择提价,很可能会缩小消费规模,但他们宁愿在有限的市场中与其他车企竞争,也不愿独自承受成本压力,继续前行。早点亏钱。让各大车企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再退一步,车企可能还没赢得市场就倒下了。
不过,电车涨价可能会暂时浇灭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此次是整个电车行业的价格调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独善其身,消费者在考虑购买电车时,价格只会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待电车价格回稳之后,电车仍有其自身的魅力,不同车企也能在品牌魅力、驾驶体验以及智能化配置上,重新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车对消费者来说香不香,或不能只从售价这一点来考虑,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也不妨在这轮涨价潮里,抓住提升自身汽车品质的机会,通过技术等硬实力来促进自身增长,才是硬道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