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下跌对联集锦-油价暴跌对中国的影响
1.你知道有关数学的小故事吗?
2.一幅有趣的对联,但很真实
3.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4.现在的是什么社会主义新中国
5.关于得失的论据急求!
你知道有关数学的小故事吗?
数学趣味小故事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
一幅有趣的对联,但很真实
上联:房价zhang,地价zhang,油价zhang,电价zhang,水价zhang,粮价zhang,肉价zhang,蛋价zhang,菜价zhang,药价zhang,这也zhang,那也zhang,怎一个zhang字了得,zhang了还zhang。
下联:上学nan,参军nan,就业nan,买房nan,租房nan,择偶nan,结婚nan,育儿nan,就医nan,养老nan,男也nan,女也nan,看世间nan字当头,nan上加nan。
横批:活在中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国戏剧
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 、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梨园戏、歌仔戏等。
中国建筑
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汉字汉语
汉字
汉字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另外三种是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唯一一种使用至今,并仍然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汉字作为表意(语素)文字的杰出代表,独霸世界文字之林半边天(另一半是各种字母、表音文字)。
汉字及其所记录的汉语,精妙绝伦,其艺术性盖诸文字之冠。产生了古典格律诗、对联、字谜、测字算卦等世间仅有的艺术。
少有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更无一能达到汉字书法艺术之高度。碑帖、篆刻、牌匾、楹联、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
汉字的一笔一划,无不体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所谓中国哲学,在汉字的构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春联、倒「福」字,到「招财进宝」,以及「福禄寿」字画,还有洞房里火红的「囍」字,灵堂前肃穆的「奠」字,汉字就是活生生的民俗与文化。
汉字维系中华一统数千年。九州四海、古人今人用的是同一种汉字,交流无碍。今天的人们仍可阅读秦简汉帛、唐碑宋贴,在世界所有文明中,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
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打油诗等……
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宗教哲学
儒、道、佛、周易、阴阳、五行、干支、罗盘、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民间工艺
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少林、武当
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聘礼、洞房)、丧葬(孝服、纸钱、头七)、祭祀(天地祖先);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
衣冠服饰
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
四大雅戏
花鸟鱼虫
动物植物
龙、凤、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桂花,杜鹃花,水仙花和茶花。
龙生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螭吻、饕餮、椒图、蚣蝮、貔貅。
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金银器、瓷器、红木家俱、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十八般兵器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
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鱼翅、熊掌、海参、鲍鱼……
传说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天仙配、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
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道教音乐、佛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戏曲”
戏曲“四大声腔”
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
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
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
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文化、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名山大川
中国五岳: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
上古道家修仙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等
道教现四大名山: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
佛教现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
现在的是什么社会主义新中国
- -发牢骚也没用啊..这就是命..人人都这样 想要改变中国现状 一时之间是不可能的..那个对联不错的说..话说有一个富豪产生了 就会有N个穷人 很多人比你还惨..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 能生存下来就好 看开点就行了 真正的财富是精神财富..
关于得失的论据急求!
得到了瞬间的喜悦
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得到了并不是梦寐以求的结果
却失去了美好印象的永恒
在得与失之间
永远都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可以不选的话
宁可不选
但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
想不选都不行....
食品涨价调控得失
农副产品“跌价无人问,涨价多头管”的现象,显示出目前调控仍停留在“短缺调控与消费者调控”的层面;暴涨某种程度上源自此前对生产环节利益的漠视。
连日来,我国各地粮油肉蛋价格轮番上涨,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严峻考验,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了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这轮价格普涨有宏观经济偏快、流动性过剩以及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等客观原因,同时暴露了农产品( 21.900.000.00%)市场调控思路的欠缺、动物防疫体系的薄弱,粮食能源化的负效应也开始显现。
源自对“跌”的漠视
对政府近期的肉价调控,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的江西华绿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生不无微词。他说,一年前养猪户们苦苦挣扎、赔本杀猪的时候,除了少数畜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微弱的呼吁,舆论无声无息,也未见政府扶持。现在猪肉一涨价,政府部门一边通过投放国家储备肉等措施平抑肉价,一边给城里人提高低保、发放“肉补”,明显有“重城轻乡”、“重消费轻生产”的嫌疑。
徐建生说,政府如果在去年把这些提高低保、发放肉补的钱,通过价格补贴、疫病补贴、种猪补贴或者疫病保险扶持农户“救市”,保护养殖户积极性,减少提前出栏,引导及时补栏,今年的暴涨行情或许可以避免,至少不会暴涨。他坦言,今年猪肉价格暴涨根本原因是供需有缺口,而供需缺口是由于去年猪肉低价和蓝耳病疫情造成猪贱伤农,是有关方面对去年肉价暴跌和疫病的漠视留下的“后遗症”。
江西省农业厅市场处副处长胡仲明说,猪肉“跌价无人问,涨价多头管”的现象,在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并不鲜见。政府容易重视消费市场的反映,忽略生产环节的呼声;市场不会因价格低廉激起微澜,却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强烈波动;消费者只能感知价格上涨的苦楚,却难以体会猪肉价格下跌时农民的辛酸。农民既要承受下跌的亏损,又难享受上涨的红利……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跌的漠视,加上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导致了报复性的暴涨。
农副产品调控要借鉴粮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各级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还习惯于在供应短缺、价格上涨时,站在城市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而在农产品过剩时却要么不管少问,要么无能为力,“托市”、“救市”难见有作为。而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劣是世界性的课题。虽然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但在全社会的舆论氛围、思维方式上,农民的话语权还是太弱,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存在“以城压乡”,“二元结构”思维依然存在。
李国祥说,在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政府“有形的手”必须更多地从“短缺调控”转为“短缺调控与过剩调控相结合”,从“消费调控”转为“消费调控与生产调控相结合”。他认为,短缺调控是无源之水,只能头痛医头,治标不能治本,只有结合过剩调控,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农产品产销平稳的长效机制,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从去年底至今的粮油肉蛋轮番涨价的情况看,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正变得更加频繁,涨跌幅度也在悄然增大。李国祥说,过去,各地城市有“菜篮子工程”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稳定。这几年随着农副产品生产加速向农区转移,“菜篮子工程”的补贴机制名存实亡,而新的、全国性的补贴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
下一步,要研究是否需要建立对所有农副产品的生产补贴机制。
实际上,目前国家对粮食的补贴机制已经建立,并初见成效。对比去年底的粮价上涨和今年5月的猪肉价格上涨,两者表现迥异。
去年粮价上涨后,国家通过抛售最低收购价粮食,市场粮价很快得到平抑,至今仍在较高位稳定。而今年5月的猪肉涨价行情则是“一天一个价”,虽然有关部门提出动用国家储备肉平抑市场,但迟迟未见行动,业内预测肉价至少要到8、9月份才能回落,有的甚至说要到明年,政府部门对“疯狂的肉价”似乎束手无策。
这是由于目前政府对这两种农产品的调控机制不同。2004年春粮食价格上涨后,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发布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获时如果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则由国家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入市收粮。这一方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了足够的粮食产量;同时,收购进来的粮食也成为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因此,这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涨,价格稳定。而包括生猪在内的许多农副产品生产完全市场化,又缺乏生产预警机制,因此不免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
受访的有关人士提出,为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应该参照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研究对整个农业产业建立生产补贴制度,建立农副产品持续稳产稳价的长效机制:可以考虑出台最低收购价制度;可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建立种猪补贴、疫病补贴等制度;积极引导销区与产区建立紧密的、有利益纽带的产销合作机制;抓紧建立和扩大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粮食能源化“挤压”食品安全
粮油肉蛋价格普涨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粮食能源化。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粮食产品用于替代能源的生产,生物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谷物需求大量增加,推动了粮油肉蛋涨价。
《了望》新闻周刊在去年底粮食价格上涨期间曾就粮食能源化问题作过调研报道,并发出警号。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最近的肉蛋价格上涨再次证明,燃料乙醇给中国带来的并不全是好东西,高油价和高粮价的双重压力给国计民生带来了困难,对整个宏观经济提出了新挑战。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挤压”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食物安全问题。
长期以来,粮食是比较效益最低的农业产业,能源用途的开拓延长了粮食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适度发展,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盲目建设的势头,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吃饭问题永远不能掉以轻心。大量消耗粮食来加工工业用油、
化工产品,不仅是“拆东墙补西墙”,更是“挖地基盖屋顶”。一定意义上,粮食安全问题属于生存的范畴,是“底线”;能源安全则更多的属于发展的范畴。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粮食不能承受“能源化”之重。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国的土地已经筋疲力尽,我们“不能饿着肚皮开汽车”。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管清友最近说,在生物能源上,目前中国陷入了两难,如果大力发展乙醇等生物能源,则直接面临高粮价的威胁;如果不发展,则可能在替代能源领域落于人后。如何应对?他提出了三点思路:
一是增加粮食和能源产品的进口,尽可能减轻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食品价格走势关乎民生,应当作为首要考虑的政策目标。中国庞大的
外汇储备如果能部分转化为储备油和储备粮,则既发挥了外汇储备的作用,又解决了燃眉之急。
二是把粮食问题等同能源问题来看,千方百计增加国内粮食供给,给种粮农民以实惠,保障他们的利益。通过补贴、限价收购和流通体制改革等手段,理顺粮食供需渠道,增加粮食供应。
三是重新思考和调整中国替代能源发展的思路,重新思考美国等粮食生产大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思路是否适合中国。
管清友说,中国的能源战略至少应该考虑到两个问题:首先是替代能源发展不可回避,要作为长期战略。其次是能源战略首先要保障国民福利,导致国民福利下降的能源战略没有意义。人是第一位的。尽管中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但是粮食安全永远都比能源安全重要。本轮粮油肉蛋价格普涨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很喜欢这样一幅对联:得失失得 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也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关键是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
放弃一颗树,你会得到整个森林!放弃一滴水,你就拥有整个大海!放弃一片洼地,你就会占领一座高山!况且有些事情放弃了并不等于失去,当你放弃了对梦的追求,回归现实,你会发现那美好的一天正等待着你,并为你敞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一颗善良的心,苦苦挣扎着在寻找慰藉。因为太爱,而决定离去,不能给予,也不要去索取。望着你认真的眼神,心里的不舍在蔓延,可我怎能将你匆匆的步伐为我停驻,回你一个微笑,默默的祝你旅行愉快。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地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既然默默相守已失去意义,莫不如立即斩断心中那情思屡屡,放弃你所珍爱的,期待的,重新选择。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就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
放弃是一种勇气,但放弃决不是对自己的背叛,放弃自私,放弃虚伪,你就会变得高尚,你生活的天空将是晴空万里。放弃一段飘渺的感情,你就会变得塌实,如释重负,轻轻爽爽。
放弃,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弃,更不是陷入绝境时渴望得到的一种解脱,而是在痛定思痛后的做出的一种选择。
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逃避,更不是偃旗息鼓,甘拜下风,而是在发现了对与错、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之后做出的一种选择。
放弃意味着什么?放弃是一种勇气,但放弃之后,我们将走向何处,值得深思。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平淡看得失
乍一听,“得到”似乎总比“失去”顺耳,可仔细想一想,实则不然。“得”要“得”得有意义,“失”也要“失”的有价值。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但最终他回到他的爱土。似乎他失去了仕途,但他却得到了美丽的桃花源。
项羽最终演绎了让世人叹惋的悲剧,他失去了江山、天下,但他让人们敬佩、尊敬,这样才有那“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的诗句。
李白本拥有荣华富贵,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自由,得到了自由。
所以说,“得到”不意味着胜利,“失去”不代表着失败,关键是要看淡得失。
看淡得失,就不会为生活中难免出现的“不公平”而计较,就会很洒脱地看待一切。有的时候想一想其实“得失”结果还不如有得有失的过程值得玩味。
有这样一个故事:蜜蜂因有功于天神,天神答应满足他一个愿望。蜜蜂决定让自己有颗毒针来报复人类,天神告诫它当它刺人之后,自己的生命不复存在。
蜜蜂在没有毒针之前的确遭到人们的袭击,它失去的是安全或是“健康”;但当它为了报仇有了毒针后,失去的却是生命。蜜蜂得到了毒针以刺人类,但最终却是用自己心灵的毒针刺了灵魂!
那颗毒针本是不应得到的,而那条生命本是不应失去的,不言而喻,这一失一得中蜜蜂伤害了自己。
试想,假如蜜蜂看淡得失,宁愿失去毒针,那么它会是很幸福的吧!
过分注重得到与失去,就是自己为自己添上无谓的包袱,自己为自己的心灵插上一根毒针。放下包袱,拔下毒针,便会感到如此放松、如此洒脱、如此超然!
得 失
朗费多(美)
当我对比
我所获得与我所失掉,
我所错过与我所达到,
简直没有什么自豪。
我觉察出
无端虚掷了多少时光;
美好的意愿如同一支箭
中途落下了,或飞向一旁。
可是谁敢
用这种方法来衡量得失
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
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
得到了瞬间的喜悦
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得到了并不是梦寐以求的结果
却失去了美好印象的永恒
在得与失之间
永远都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可以不选的话
宁可不选
但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
想不选都不行....
李世民的喜欢直接上书的大臣魏征.
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观,现在魏征去了,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