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涨幅

汽车油价下跌限行了吗今天-汽车油价下跌限行了吗

1.买新能源车好还是燃油车好?

2.为什么加油站里很少会看到大货车加油?大货车加油都会去哪里加油呢?

3.开过电车,就开不惯油车了,是不是真的?

4.油价下跌、经济下行、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挺住?

买新能源车好还是燃油车好?

汽车油价下跌限行了吗今天-汽车油价下跌限行了吗

买燃油车好。

目前新能源车电量问题是最让人心烦的,有时候充满电,也要不断思考,到底能跑多久,如果没充电的地方该怎么办。目前最好的新能源车,说是能达到600公里多,不过,这其实是最理想状态的续航。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快充在1个钟,比起燃油车加油速度,要慢很多倍。慢充,你需要有位置装充电桩。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能源品牌,有新兴势力,也有传统的变革。

目前很多的造车新势力的售后,布局还不是很完善,网点大部分是合作的。虽然修车的等待时长比较长,但不得不说,他们的服务,很到位,有代步,有补贴。

为什么加油站里很少会看到大货车加油?大货车加油都会去哪里加油呢?

为什么加油站里很少会看到大货车加油?大货车加油都会去哪里加油呢?

很多时候看到加油站都没有大货车加油,并不代表大货车不需要在加油站加油,而是大货车在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个限行的情况,是不是很多时候道路上都见不到大货车行驶。

如果说谁是加油站最大的客户,毫无疑问肯定是大货车,因为普通的家用轿车油箱容量大概就在45L左右,而大货车则不同,油箱容量高达300L,有些甚至装了双油箱,但由于限行的问题,很多大货车都不允许白天进入市区行驶,那自然而然很多车主都看不到大货车在加油站加油。

当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油价的问题,我相信很多跑过货车的司机都懂,中石化、中石油的油价一般都没有过大的优惠幅度,那么货车司机就会选择其他渠道,比如私人油站或者流动油车,一升油可以省1块多,那加满油就能够剩下几百块钱。

换句话说,大货车就算在中石化、中石油加油,那也是晚上才会进入加油站,毕竟大部分送货的货车基本上都是跨市跨省的,长时间都在高速上行驶。下高速加油也只会选择郊区的加油站,很少会有大货车进入市区加油的。

其实现在无论是大货车还是私家车,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私人加油站加油,一方面是油价便宜,另一方面是油品也不差,汽油来源都是来自炼油厂,但也不排除一些地方炼油厂。

总之大货车并不是不需要加油,而是由于限行和油价的问题,货车司机只能在晚上加油或者通过私人油站、流动加油车加油,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都看不到大货车在加油站加油的原因了。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就是小知识小技能带给大家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一起学习进步,汽车方面的知识自然就全面了!

开过电车,就开不惯油车了,是不是真的?

开过电车,就开不惯油车了,是不是真的?

开惯了电车就不习惯开油车的有没有啊?可能是电车的体验更好比如说只是市区上下班代步的朋友,开习惯电车,再开回油车,差距特别明显。

电车低速开起来更为平顺

首先,电车在市区开起来,平顺性真的比油车要好,油车不管是用AT、双离合、CVT ,它都要换挡吧?它都要变速吧?就是原理和实现方式不同了。

电动车这个变速箱好意思叫做“变速箱”?一个固定齿轮的叫“单挡”,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没有变速箱的,就和自行车一个脚踏板在那边踩差不多道理。同样的道路条件,平顺性自然比油车要好。

电车低速开起来更安静

其次,同样上下班通勤开开的话,电车明显也更安静。陈凡在期刊《汽车实用技术》的论文,《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低速噪声对比研究》,里面做实验的。车速为0的时候,燃油车的声压级是50到55分贝,就是dB,电动车声压级在30到35分贝。车速在30km/h之内,燃油车的声压级都比电动车高。

声压级啥意思?就是声音的强弱。低速行驶,电车确实比油车安静。高德地图《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也有数据的。全国50个主要城市,高峰期平均车速低于30km/h的,36个,占比72%。平均车速最高的南通市,36.01km/h。

上下班大家都开不快的,电车安静的优势就比较大了。我之前视频也提到过的,车内更安静,开车的心情更好一些。

电车不限号,不担心油价

另外,开电车也不用担心限行,也不用担心油价上涨,这算是实打实的优势。如果是油车,可能就有一个工作日没办法开车,或者打车或者坐地铁上下班了。开电车的话,多多少少会觉得,“哎呀,‘贵族’,新能源优势的‘特权阶级’。”

要是听周围同事抱怨自己今天限行差点迟到,你一听,「哎哟」那感觉,你乐,我跟你说,比喝奶茶还开心。要是换回油车,自己突然从优势方换成劣势方了,这落差感。

也有可能是电车和油车操作有差别当然了,也有些朋友,并不是觉得电车体验比油车好,只是两个车子开起来操作习惯不一样。开惯一个,再换另一个之后,就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电车起步更有劲,开回油车得多踩点

比如说红绿灯起步,电车起步更有劲,轻轻踩一下电门 ,「轰」一下冲出去的,我们得小心,收着点,不要太猛。电车的驱动电机,就算转速比较低,始终输出最大扭矩的,一起步,就有可能是在全力冲刺的。

油车的发动机,输出特性不一样的,它要助跑一下,要酝酿一下,然后才能输出最大扭矩的。拿大众朗逸1.5T举例子,最大扭矩转速1750到4000转之间,刚起步的时候,转速1000转,不到,1000转多一点,这个时候加速没有那么猛。

油门踏板就要踩下去,踩得多一点,转速上来的时候再慢慢收,才明显提速。电车开习惯了,换回油车,踩那么轻,都以为车子没动。

电车有动能回收,开回油车要重新习惯刹车

除了起步的区别,刹车也有区别的。大多数的电车都有动能回收这个玩意儿,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我们踩刹车的时机。长安大学魏进的硕士论文,《电动汽车机械摩擦和电气再生制动平顺性仿真研究》里面做仿真实验。同样车速下,没有动能回收,只依靠刹车,车子最大减速度为1.81m/s?,刹车距离是20.66m。开了动能回收之后,同样踩刹车,车子最大减速度达到了2.22m/s?,刹车距离是16.33m。

说简单点,就是动能回收工作的时候,本身就会让车子减速,我们再踩刹车,相当于2个减速的力叠加在一起的。就好比我们跑步,如果不发力了,由于惯性,我们不是还会往前面「嘡嘡嘡嘡」的来几步的?对不对?

但如果我们后面拖了一个很大的轮胎在那边跑,有可能不用冲那么远,搞了不好就是一下子就停下来了。如果已经习惯电车的松掉加速踏板就有可能回收电能,它自己已经开始减速的模式的话。

换回油车,油门一松,“还在往前趟,还在往前趟,哇,要撞上去了”,重新习惯下刹车的力度和时机,是会有必要的。电车跟油车确实有一些差别。所以总得来说,电车和油车在驾驶操作和驾驶体验上确实有差别。这种差别会导致我们在开惯一种车之后,换到另一种车的时候,会有不习惯,也算是正常。

油价下跌、经济下行、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挺住?

作者?|?王?慧

来源?|?汽车大观

最近,因为沙特和俄罗斯的价格战,全球石油价格暴跌。我国也受到影响,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之后,汽柴油价格回到5元时代。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创下自2013年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最大跌幅。

油价下跌,对于汽车车主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一些新能源车行业的朋友也担心,燃油成本下降后,部分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徘徊的消费者,可能会抛弃新能源车。

此前,受宏观经济下行、补贴政策退坡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已经颇为不振。今年2月的市场产销量数据,创下了近年来下滑纪录。

油价下跌,先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会让新能源车雪上加霜。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挺得住吗?

油价暴跌不致命

油价下跌,这对于燃油汽车的“对家”——新能源汽车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信心。

如果抛开限购限行的政策因素,当下私家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一大主要动力,就是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经济性。

说白了,就是更省钱。

以一辆补贴后价格约20万元,电池容量60千瓦时、续航里程400公里左右的的纯电动汽车为例,按照一年行驶1.5万公里以及居民用电最低标准计算,一年的电费大概是1600元左右。

而一辆20万元左右汽油车,如果以百公里8升油耗跑1.5万公里,按降价之前7元左右的油价计算,一年的油费超过8000元。

油价如果降到5元区间,一年的油费多则能省下上千元。这对于在意燃油价格的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小的购车推动力。

不过,也要看到,新能源车的经济性只是它的众多优势之一。总体购车成本、保险费用、保养费用、限行限购等等其他因素综合考量,新能源车的整体提升不会因为单一的油价下降而改变。

而且,我国成品油价格还有“天花板”和“地板”调控机制,以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差距计算,即使油价下跌一半,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依然具有显著优势。

如果从大形势上说,就更不需要担心新能源车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完蛋了。

当前,发展新能源车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变革的大方向。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始支持汽车电动化发展,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发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车企也不会因为油价下跌,就放缓发展新能源车的脚步。

不只是国内车企,宝马、大众等此前对新能源不太积极的外资车企,也已经明确表态,即便油价持续暴跌,也不会影响公司向电动化变革的决心。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通过智能电动化布局进行差异化竞争,几乎成了未来汽车市场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

真正的挑战还是产品本身

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挑战,不是油价,还是自身的产品实力。

自2009年初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来,经过换道先行的十年,产销规模已经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充电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改造和建设,也已经初具成果。

但客观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距离消费者所期望的使用体验和出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和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仍是关键。

具体而言,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占大头的纯电动汽车,还存在五大痛点,即续航、充电、成本、安全和残值。

近几年,电动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购置成本高,充电不便捷,低温和高速行驶时续航里程缩水,二手电动车交易困难等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和消费信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和记者交流时曾提到,过去的十年,中国电动汽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下,电动汽车还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性价比的坎还没有过去。这个阶段,政府支持非常重要,但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还是企业自身。

随着补贴政策的变化,2020-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是产业发展的“生时刻”。置身于“被转型”的痛苦之中,离开了政策补贴的“舒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直面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市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户至上”是本源法则,谁能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及服务,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钱包。这个时候,除了坚定信心、苦练内功,快速壮大自身实力之外,企业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

“电动汽车持续发展必须跨过的坎,就是性价比要超过燃油车。需要从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完善使用环境三方协同发力。”陈清泰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