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油价大战原因-美沙俄油价下跌了吗
1.俄罗斯石油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现在还这么穷
2.战争与原油的关系?
3.车臣战争的解体前
4.油价为何暴跌到负数?
5.沙特与俄罗斯如何达成妥协,使油价企稳?
6.俄罗斯为什么穷
俄罗斯石油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现在还这么穷
在我们的印象中,石油那就是意味着财富,中东的石油大国,如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那一个个都是土豪级别,富得流油。尤其是沙特,因为石油资源丰富,国民非常富裕,可谓土豪到了极点。到处豪车,游轮,美女,皇宫等。但是,俄罗斯石油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为何这么穷呢?
我们知道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广阔的领土,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超过1700多万平方公里,而石油,天然气储备,更是惊人,俄罗斯石油储量能排前8,接近100亿吨,是标准的石油大国。而天然气更是不得了,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占比接近30%,而且其他的资源也非常的丰富。
可以说俄罗斯就是一个聚宝盆,是石油大国,资源大国。那么其他石油大国如沙特,卖石油那么土豪,富裕,那么为何俄罗斯卖石油这么穷呢?其实从实际来看,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每年卖的收入,占到其政府财政的一半以上,可以说也是靠过日子。而之所以这么穷,主要有前三点。
一,钱都用在军事。
与沙特等国家不同的是,俄罗斯主要的石油天然气收入,基本上大部分都用于军事,制造武器,以及打仗上面了。而沙特等国,大部分的钱是用在了改善民生,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上面。因此,虽然俄罗斯卖石油的钱不少,但是,真正用在民生和百姓身上的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军事这么厉害,但是民生凋敝的原因。
二,成本差别很大。
沙特等国的石油无论从开采难度和纯度来看,比俄罗斯要强很多,沙特等国石油基本上开挖就能用,挖出来就能卖,成本非常低。但是俄罗斯石油埋藏的比较深,而且开采成本高,纯度还不足,因此,每桶石油的开采成本可能就要几十美元。所以,俄罗斯虽然卖了更多的石油,但是赚的钱比沙特等国要少的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样是石油大国,差别还是很大的。
三,卖不上价。
俄罗斯这几年,发动了很多战争,有和格鲁吉亚的战争,占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跟乌克兰的冲突,占了克里米亚,还直接参与叙利亚战争等,使得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封锁。石油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的价格被西方掐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西方故意压低石油价格,使得俄罗斯石油利润更加低。
这些都导致俄罗斯虽然出卖了大量石油,但是不能富裕。很多人说,因为俄罗斯人口多,而且好战,全国70多万军队,最大的核武库。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哪有什么钱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呢?其实这完全就是俄罗斯的写照,几百年历史军事永远第一,经济长期发展不好,所以啊百姓生活自然无法提升了。
四,沉迷于卖石油。
俄罗斯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是石油和天然气,轻轻松松就能产生大量的外汇,因此,自古俄国形成一种吃饭的恶性循环。如当年的荷兰一样,利用卖石油和石油产业的发展,获得经济的繁荣,但是其他工业被石油挤占,不断萎缩。一旦油价下跌,经济就会受到重创。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整治俄国就是直接做低石油价格,这样俄国就会受到最大的打击。
五,敌人太多。
沙俄的历史简单的来看就是一部不断侵占邻国,不断扩张的历史,因此,在几百年的时间内,沙俄几乎将所有的邻国以及相关的国家都给得罪了。所以,周边国家都不怎么愿意和俄国做生意,去投资。而且一旦遇到事,大家一起围堵你,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发展经济,怎么可能不穷呢!
战争与原油的关系?
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战争发生在油田,战争会导致原油产量下降,从供需的角度来说供应减少,价格就会上升。
第二种情况,如果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世界经济衰退,那么原油的需求就减少,价格就会下降。
原油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全球正处于经济衰退期,油价从去年的120美元下降到现在的40美元,一方面是欧佩克增大了产量,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衰退,双重的因素所致。
希望楼主满意,求赞同。
车臣战争的解体前
早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
18世纪80年代,车臣人在伊斯兰教的曼苏尔教长领导下发起针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揭开车臣人长达200余年反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篇章。曼苏尔是争取在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建立家的第一人,他的名字至今在车臣家喻户晓。高地人的斗争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曼苏尔指挥起义者战斗6年,1791年被捕,三年后牺牲在侵略者的监狱之中;但是北高加索人民没有停止战斗。 进入19世纪,耶尔马骡夫于1816~1827年担任俄国进犯高加索地区的军事长官,在他的任期内,俄军更加深入侵略车臣。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激起车臣及北高加索人的反抗。1818年耶尔马骡夫在给沙皇的奏折中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因为车臣人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中超过任何臣服的民众。”一般来说,1817年算作是“大高加索战争”的开始;到1828年,大高加索战争已经扩展至整个高加索,人们纷纷参加打击沙俄势力的圣战……1834年,穆斯林首领哈姆扎特殉难,沙米尔联合起北高加索部分地区的高地人,建立起一个家。随着1839年沙俄对高加索侵犯的升级,北高加索人民与强大的对手进行英勇不屈的战争……
1859年,车臣最后一个村庄威代诺沦陷,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于是车臣进入俄罗斯军事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者将车臣人从平地驱赶到丘陵与山地地区,随后又驱逐到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是其间车臣人仍然时有反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镇压、种族灭绝与种族驱逐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车臣人口大幅度减少。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此后,车臣与印古什人转入游击战,直到1917~1918年布尔什维克上台。
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后,初期由于苏联忙于内乱,车臣也陷入无政府状态,其间车臣和印古什还经历过红、白匪军(即苏联红军、的白军)的双重种族屠杀。尽管在乌尊·哈吉教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独立斗争,但是苏联还是在1919~1920年占领北高加索,不久又扩张到整个高加索。
1922年,苏联将车臣地区划成“车臣自治州”,此后车臣迎来一个强权铁幕时代。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1934年,苏联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称“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到1937年,所有公开反对冠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无情打击,短短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进斯大林的监狱,而且几乎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1941年,苏联遭到德军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一度无暇顾及车臣。随着苏-德战争转入反攻阶段,车臣重新又被苏军控制。对车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以所谓的车臣人通敌(德国)为借口,下令将全体车臣人驱逐、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环境恶劣之地。那个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也从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消失了。流放前车臣人有近50万,在流放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国家恐怖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1956~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迫害有所松动,自治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得以恢复(同时把很多捷列克河以北的俄罗斯人划入车臣,以减少车臣人所占比例),经历13年流放的车臣幸存者陆续返回车臣,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与“再教育”……然而回归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车臣人,始终遭到政府的无端猜忌,在政治上处于二等人的地位。车臣(与印古什)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学校教学只能采用俄语,车臣语仅限于家庭内部使用。这样,继斯大林的种族灭绝之后,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文化灭绝,直到苏联解体。而30余年的文化灭绝,则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罗斯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仍坚持维护车臣主权的原则,但其具体实施则是非常软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抱薪救火。在与分裂势力的谈判中,联邦政府一味的妥协:承认了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格拉乔夫甚至命令将北高加索一半(实际则是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联邦代表斯特罗戈夫中将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据此,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俄罗斯除了在名义上没有认可,实际上已经完全承认了车臣独立。而车臣,也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性质。
但是,由于车臣民族原始的社会体系,这里并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更遑论“现代民主国家”,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统治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制下的阿富汗,种族清洗迫使多数非车臣族裔选择出逃。比北京市面积还小的土地上竟然是军阀割据、派别林立。而由于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伪造汇款单、以半官方性质币、盗窃石油产品、抢劫过往列车以及劫持人质,勒索赎金,这些竟是车臣资金的主要来源。或者说,车臣事实上的独立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损失。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政局在19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问题变得异常重要,而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同时车臣分裂势力还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
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荒谬的。数年的政治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战术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而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就一直心存忌惮。具体来说,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从前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同样,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而车臣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
而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上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和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家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而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罗斯,于是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
1999年8月,俄罗斯以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为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2000年2月初,俄军最终以阵亡官兵1173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恢复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战后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高加索山区,仍然可以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外势力那里获得援助,而多年战争在车臣人心中所造成的创伤短期内很难抚平,由于“循环”仍然存在,2004年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其根源便在此处。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联邦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统一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1991年,当时的车臣总统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独立宣言。1992年,车臣一分为二,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1993年,印古什以外的车臣地区再度宣布独立。此后,车臣大举压迫境内的俄罗斯人﹐导致大量俄罗斯人移出车臣地区。1994年12月11日,鲍里斯·叶利钦向车臣发动进攻。但由于当时车臣境内仍有大量俄罗斯人居住,国内反战浪潮声不断﹔再加上是次进攻准备不足,俄军士气极度低落。然而,在火箭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俄军于12月29日抵格罗兹尼,并实行围城行动。
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亡。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1995年1月19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武装军退往南部山区。在格罗兹尼之战后,俄军继续以空袭方法进占车臣南部其他乡镇。在不断撤退之同时,车臣武装军将策略转移到和恐怖袭击 (在这一期间发生许多极不人道的屠杀战俘事件),谋求引起民众压力逼使俄军撤离。1996年8月31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鲍里斯·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根据官方数字,俄军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这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非正式的独立。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人民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对俄罗斯的领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国家”。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俄军以北高加索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镇压起义;俄军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叛军,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攻击,在此期间,俄军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胜利,到25日全部收复了被车臣非法武装占领的村庄,基本消灭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所有车臣武装分子。9月30日,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4日,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先头部队已距格罗兹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 入战争第二阶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
1999 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解放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战争进而到第三阶段,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 12月6日和8日,俄军分别攻占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乌鲁斯马尔坦,完全封锁格罗兹尼;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敌人;10日,俄军向格罗兹尼守敌发出通牒;15日,俄军先头部队在格罗兹尼东郊占领阵地,马尼洛夫宣布,计划2000年2月底结束作战;22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宣布,两至三周后俄军将控制车臣南部山区;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军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叛军;2000年1月1日俄代总统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1月10日,车臣非法武装反攻阿尔贡和沙利;18日,俄军恢复攻打格罗兹尼,作战部队在车臣地方武装配合下向市中心推进,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区;期间俄军58集团军作训处长、"北方"军队集团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阵亡;20日,俄军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广场;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使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绝好的目标,导致了大量的士兵伤亡。21日,俄军征调特种部队前往格罗兹尼作战。22日,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5个小区和部分其它地区;控制区逐渐扩大。26日,俄军包围车臣南部和西部的非法武装,基本上切断了非法武装向境外突围的道路;29日;俄军第325直升机团团长尼古拉·马伊达诺夫上校阵亡。 2月1-2日战斗中,杜达耶夫的侄子等4名叛军"战地司令"被击毙,非法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触雷,右脚被炸断,双手和头部受伤。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殉难;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期间,俄政府表示不会与车臣***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地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叛军转为反车臣独立运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卫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溺”。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1999年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没有理会,则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000年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从21世纪初来看,车臣地区的这种“动态稳定”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之前两次战争的胜与败,归结起来都和石油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来考虑,进一步稳定车臣局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油价红利不是无止境的,能否在这一红利吃完之前为俄经济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将最终决定车臣局势的走向。而要使车臣民族和俄罗斯走出“循环”,同样还必须有赖于俄民族政策的改善,未来势必需要通过移民、教育以及经济手段,才能最终使车臣人真正融入进俄罗斯。
油价为何暴跌到负数?
受新冠肺炎流行的全球流行影响,再加上沙俄石油战争持续的负面影响,购买者几乎没有购买即期交付的原油,美国原油价格星期一(4月20日)出现历史上第一个负面值:美国WTI原油5月份期货暴跌55.9美元或305美元.97%,收入-37.63美元/桶.自1983年4月WTI期货在纽约交易所开始交易以来,这个美国的原油基准到1986年4月为止的最低价格是9.7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6月份的期货报纸是25.54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上周下跌9%,上月和一季度分别下跌48%和61%.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油价为什么暴跌到负?
星期二(4月21日)现在,WTI原油期货6月份的合同上涨幅度约为4%,现在报告为21.2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90%,25%.35美元/桶.
关于星期一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WTI原油期货需要在库欣市交货,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是因为持有WTI原油5月份期货合同的交易者不能出售合同,没有储藏应该交货的原油的空间.这表明库欣地区的所有原油仓库都已经安排好,储油市场状况不佳,库存接近满负荷,所以6月份WTI原油期货合约能否避免暴跌仍是个问题.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可能导致更多产油商停止运营.如果需求在5月中旬之前无法抬头,WTI原油将在6月份签订合同或面临同样的不幸.
瑞穗期货负责人Bobyawger表示,WTI原油期货暴跌至负值,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说明没有储存原油的空间,5月份以上签约的交易者急于平仓.目前的情况是输油管道和库存满载,EIA数据显示目前库存原油达到最大储藏能力.
美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Jim、Cramer在原油价格下跌至负值后表示,石油市场是经济问题的象征.
“每个行业都有很多东西坏了,很多价格混乱了,平均数本身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主持“Madomoney”节目的主持人JimkCramer说.
JimCramer说:今天的主要教训是我们的经济还是关闭的,经济关闭的时候?不需要很多化石燃料.
JimCramer:我认为需要呼吸
JimCramer星期一表示,石油市场的崩溃象征经济中出现了一切问题.
随着WTI原油5月期货价格历史上首次转为负值,原油价格完全崩溃.预计周二到期5月原油期货合约价值全部蒸发,部分收于-37.63美元/桶,今年以来原油价格累计下跌近122%.
这意味着,在新冠状病毒大流行对此物质的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石油制造商希望向交易商支付储存石油的费用.世界性的封锁给邮轮、航空、饮食业带来了麻烦,旅游需求极度不足,石油需求也严重不足.
Cramer指出,在正常时期,这些行业将受益于低油价.
真的,这对任何有储存能力的人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财产.因为现在只要把石油拿到哪里就能赚钱.然后,一个月后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是今天不能运营的故障市场.它不应该发生,也不涉及太多的量.
与此同时,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均价指数下跌592点,至23,650点.44点,下跌幅度2.44%.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当天下跌幅度均超过1%.
Cramer还指出,亚马逊、阿里巴巴、巅峰制药、Pharmaceuticals、Shopify等公司股票大涨,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
随着商场被责令关闭,更多的消费者转而在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线上零售商花钱,同时用软件为企业提供购物服务,利用电商经济的优势.福泰生产治疗囊性纤维化的基本药物,他补路.
但是,Cramer警告说,由于很多石油公司可能很难维持其业务,石油类股票不能投资.
他说:今天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我们的经济还是关闭的,经济关闭的时候?不需要很多化石燃料.
沙特与俄罗斯如何达成妥协,使油价企稳?
综合多家外媒报道,沙特和俄罗斯的能源部长在G20峰会期间,进行石油减产谈判会议,但是和3月初的谈判一样,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减产协议。沙特和俄罗斯都将坚持自己的增产计划,沙特同时将继续自己低于25美元每桶的销售价格不变。
由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都不打算在石油价格战中退让,美国原油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原油需求继续保持当前的低位,而沙特和俄罗斯等国依然增产,那么三个月内,全球原油将无处可储存,势必将下跌,尽管国际原油市场乱象横飞,但对于中方而言,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中方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当今油价暴跌之际多进口国际原油,不仅能省去极大的一笔成本,而且还可顺带做好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受谈判破裂影响,国际油价再次暴跌。
俄罗斯为什么穷
。沙俄时代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俄国即便掌握了较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富国富民。苏联时代仰仗着科技力量和工业实力的腾飞,苏联人的生活总体上一度非常不错,这使得人民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了温饱之外的方面,但官本社会的内因决定了官僚主义的出现,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而苏联又卷入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和美方不遗余力的积弱,苏联最终倒在了冷战的终点上。苏联解体后,俄国实行“休克疗法”,以期以一段时间的牺牲,换来资本主义国家的重生,然而西方实际并不像俄国所期望的那样,接纳并帮助一个和平演变过的俄国,使得俄国的经济一蹶不振。俄国也曾在时期,依靠资源输出,实现了经济的复苏,但这种原始的挣钱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油价下跌,俄国又走向滑坡。
总之,四点:内部矛盾,穷兵黩武,经济畸形,(树大招风)四面受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