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海石油价格查询表-冀中海石油价格查询
1.渤海油田传来好消息,发现1亿吨石油,为何渤海湾的储量这么高?
2.天然气价格回落那些人亏大了?
3.各地出现天然气供需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渤海油田传来好消息,发现1亿吨石油,为何渤海湾的储量这么高?
这个解释起来太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我国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渤海湾的石油储量高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西高而东低,这种地形的形成与亿万年前的青藏高原的崛起有关,我们大家知道,目前有确切证据的青藏高原形成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当时的青藏地区出现了地壳升降,让原本是辽阔海洋的青藏地区隆起而形成高原,原来的这片海域,可以说横贯了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并且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
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因此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随着2.4亿年前印度板块的分离移动、挤压,促使现在的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约在2.1亿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现在的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也正是这次的板块运动,把青藏高原到河南一带的西部地区,从海洋变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形,由于形成了高低差,海水带着泥沙以及古代动植物的遗骸等等物质流到黄海,在渤海湾盆地沉积了下来,而且随着众多河流形成的,不断的把沿岸的动植物等物质冲刷到大海里,于是渤海湾盆地里的沉积物就越来越多。按照石油形成的说法,沉积在渤海湾盆地里的这些物质这些属于有机混合物,再被裹挟着的泥沙、淤泥覆盖,而与氧气隔绝,然后在地球上的沉积物覆盖后发生沉降几百万年后,在高温高压的化学反应下转化为原油,温度再高就会产生天然气。?
由此来看,中西部就是一些大型的沉积物而形成现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而地处东部的渤海湾盆地就形成了石油与天然气,而且在地下的缝隙中,具有一定的渗透力的石油还在不断的朝着地势低的渤海湾盆地渗透,因此我国的渤海湾就有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而且渤海油田所在的渤海湾盆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区,大量主力油田都分布于此。目前,中国国内每年有近40%的原油产自渤海湾盆地。除了渤海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冀东油田都位于渤海湾盆地内。尽管渤海湾盆地原油产量丰富,但在过去50余年时间中,始终没有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据了解,因为渤海湾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大多位于3500米深的海底,所以直接寻找天然气储层较困难。为此,中国海油加大了对基础性项目研发的投入,加之油田深层钻井技术不断发展,最终在渤海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上取得了突破。
天然气价格回落那些人亏大了?
从去年12月起,LNG(液化天然气)市场报价从6558.33元/吨一路上涨,到去年12月25日,直接刷新纪录高点8477.78元/吨,其间涨幅接近30%,但此后一周,这个报价出现高位跳水,至1月4日市场报价回落至5500元/吨,跌幅超过33%。
“如此快的跌幅,一下子套牢了不少投机资金。”一名天然气下游企业人士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针对今年天然气供应短缺现象进行了周密部署,加之各大石油公司加强管网互联互通与积极扩大LNG仓储运输产能,即便今年再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相关部门也有能力有效化解风险。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近期举行的论坛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全球LNG供过于求将加剧,因此国内天然气供应完全有保障。
投机资本“各显神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从去年10月起,国内LNG市场开始风云突变,大量投机资本纷纷涌入各显神通。
究其原因,去年9月住建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煤改气”“煤改电”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全面取消散煤取暖。
“投机资本因此嗅到了赚钱的机会。”上述天然气下游企业负责人分析说,一方面是冬季采暖季来临导致天然气需求骤增,另一方面北方不少地区液化天然气企业开工率在20%-40%之间,供应有所不足。有机构甚至预测,2017年冬天供暖季的天然气供应总缺口高达105亿立方米,即每日国内天然气供应缺口约在8000万立方米。
这迅速点燃了投机资本的炒作热情。
他回忆说,最初不少天然气下游企业四处托关系,在南方地区向中石油、中海油等天然气供应商采购LNG,然后运到北方地区待价而沽。当时北方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令LNG一天一个价。
百川资讯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起,北方地区LNG累计涨幅超过100%,甚至去年11月底华北地区数家大型LNG企业一天内将LNG报价上调逾20%的现象。
“据我所知,当时不少游资还在四处寻找天然气下游企业,向后者提供资金代为囤积LNG待涨而沽,有时只需囤积天然气4-5天,就能收获逾30%的价差收益。”一家国内民间LNG贸易商罗刚(化名)介绍。更有甚者,不少投资机构干脆跑到新加坡直接斥巨资买涨天然气期货。
究其原因,受到国内天然气供应短缺影响,去年12月下旬新加坡地区天然气现货报价一度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值10.2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较6个月前翻了一倍,与此对应的是,LNG期货价格则徘徊在约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存在至少2美元的价差套利空间。
与此同时,一些投机资本则在境外航运定价交易市场投机买涨LNG船运费,押注中国天然气进口大增将令相关航运费用飙涨。
据船舶经纪商Clarkson和Fearnley数据显示,去年12月装载量16万立方米的LNG船运费一度冲上80000美元,较8个月前涨幅超过150%。
这导致国内LNG价格持续上涨,去年12月25日,国内LNG报价触及历史高点8477.78元/吨。北方地区部分企业甚至开出9500元/吨的报价,甚至山东与江苏地区部分LNG企业出厂价格直接冲上万元大关。
被迫止损离场
在罗刚看来,触发过去一周LNG价格大幅回落的最大驱动力,一是监管大棒“降临”,二是投机资本低估了相关部门协调各方资源提升天然气供应的能力。
去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又指出,要立即开展天然气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
两天后,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就开始对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大庆分公司等17家企业涉嫌违反反垄断法问题开展调查。
“这对投机资本起到相当大的威慑力。”上述天然气下游企业负责人回忆说。从去年12月下旬起,部分嗅觉灵敏的游资开始要求LNG企业迅速抛售囤积的LNG库存,尽快回笼资金退出市场。不过,部分投机机构则选择留守。
“没想到的是,过去一周国内LNG供需关系发生明显变化。”罗刚指出,一方面发改委积极推进各大石油公司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激发天然气供应潜能,另一方面石油公司积极加大海外天然气采购力度弥补国内天然气缺口,甚至出现装载LNG的运船从巴西转道前往中国的状况,由此有效缓解了国内天然气供应缺口。
更重要的是,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大型石油公司提供的LNG报价低于市场价。即便市场报价超过8000元/吨,他们的报价依然在4500元/吨-5100元/吨之间。随着低价天然气供应持续增加,LNG市场报价不可避免地大幅回落。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过去一周国内LNG价格大跌逾30%的压力下,不少投资机构纷纷对境外LNG期货进行止损。
一位曾参与买涨海外LNG期货的投资机构负责人透露,由于国内资本的LNG期货平均持仓成本约在7-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如今平仓离场将面临逾15%的损失。
“更糟糕的是,不少委托天然气下游企业在7000元/吨囤积LNG待涨的游资,损失幅度将超过20%。”他直言。如今他身边不少投资机构也开始打起退堂鼓,避免LNG市场价格“墙倒众人推”,遭遇更高幅度的损失。
各地出现天然气供需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国内的天然气气源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央企,国家发改委之前一直要求进行气价改革,成立了上海石油交易中心进行国内的油气平台交易,燃气企业自身的供量气指标预警后需要到平台进行拍价才能拿到增量气的用气指标。
平台拍下的气价远远高于企业正常的指标气价,这样就给燃气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对农村“煤改气”用户实行气价补贴,不实行阶梯气价。所以燃气企业对农村“煤改气”都是在倒挂销售,也就是说在赔钱经营。
另外,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让华北地区的气量出现了严重紧缺,燃气企业在压减非居民气量后仍然缺口很大。国家环保部为了保证农村“煤改气”用户的平稳过冬,协调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从南方地区进行气量调拨,以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气稳定。
但今年由于南方天气比往年要冷,本身南方没有供暖,居民要想取暖只能通过空调、燃气采暖炉等来进行,所以气量调拨北方后就造成南方城市就出现了用气紧张,诸如长沙等城市因为缩减CNG出租车气量导致出租车加气都排起了长队。
另外,由于天气原因,造成北方如曹妃甸港口的LNG货轮不能及时到港进行气化,进而导致LNG气价一路飞涨。
天然气的供需不足主要是集中在今冬明春,实际煤改气用户要远大于政府要求用户数量,所以才导致了天然气的供需出现不足。
安全用气,温馨你我,获得更多燃气知识,请关注讲燃堂公众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