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行情

钻井平台原油价格计算-钻井平台原油价格计算方法

1.石油钻井平台是怎么固定在海上的?

2. 自建平台 海上出油

3.“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正式开钻吗?

石油钻井平台是怎么固定在海上的?

钻井平台原油价格计算-钻井平台原油价格计算方法

海上钻井平台可大致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其中移动式又主要包括自升式和半潜式。

(1)固定式钻井平台,直接固定于海底的钻井平台,是通过管架结构在海底将平台固定,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位置固定不变,不能再移动。

(2)自升式钻井平台是由平台、桩腿和升降机构组成。固定方式是通过桩腿(支柱)固定,在出现意外的高海浪时,可以增大平台离水面的距离来提高抵抗能力。

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并对桩腿进行预压;打完井后,将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桩腿并全部提起,整个平台浮于海面,由拖轮拖到新的钻井位置继续作业。

(3)半潜式钻井平台,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这种平台固定方式主要通过锚链加动力控制系统(如果发生漂移,平台上面的平衡动力装置会启动,把平台推回去原来正确的位置)。

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大。

扩展资料

1897年,在美国加州Summer land滩的潮汐地带上首先架起一座76.2米长的木架,把钻机放在上面打井,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钻井。1920年委内瑞拉搭制了木制平台进行钻井。

1936年美国为了开发墨西哥湾陆上油田的延续部分,钻成功第一口海上油井并建造了木制结构生产平台,两年后,于1938年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木制结构平台改为钢管架平台。1964-1966年英国、挪威在水深超过100米、浪高达到30米、最高风速160千米/小时、气温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恶劣条件下,成功地开发了北海油田。标志着人们开发海上油田的技术已臻成熟。

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在近海开展石油商业活动,原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左右。

百度百科--钻井平台

百度百科--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自建平台 海上出油

一、海上第一座试验采油平台

渤海海1井在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见油气后,陆续又钻了3口斜井。证实此断背斜构造圈闭面积4.6km2,幅度150m,具有一定的油气量。于是,在原来1号固定钻井平台基础上,经过设计和设备的补充、改造工作,建成了1号试验采油平台。

海1井和海1-2井井位属两个断块,两井虽然相距324m,但却在明化镇组下段不同层位获得油流,并且在油层产能和流体性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可见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两断块都属于下生上储油藏,投产后,当年采油1963t,到1967年年底累计产油2.01×104t,从此开始了我国海上生产原油的历史。

后来,由于含油构造产量低、含水量高,加之平台腐蚀严重而报废。

二、海四油田的开发

海四油田具多套含油层系,且差别比较大:明化镇组下段储层是一套不稳定的曲流河道沉积;馆陶组储层是一套辫状河道沉积;沙河街组二段储层以中细砂岩为主,属三角洲沉积。油藏类型比较复杂:明化镇组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边、底水油藏,既有水驱层状油藏,也有部分水驱加溶解气驱及溶解气驱岩性油藏;馆陶组为具有边、底水的构造油藏;沙河街组一段为岩性圈闭的透镜状油藏;沙河街组二段为岩性圈闭层状油藏。油田具有多油水系统,各小层油、气、水分布很不一致。

在钻8口评价井中,1974年海4-6井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上段合试,获日产千吨的高产油流,至1974年10月海四井组全部完钻。1975年7月四号采油平台投产,初期日产油348t。后来由于馆陶组和沙河街组油层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幅度大,先后对油井采取了封堵水层、补射新层等措施。最后由于腐蚀严重,1983年封井弃平台,共生产8年,累计采油45×104t,采出程度仅5.3%。

1974年8~11月,在海4井南部再钻4口探井,只在海10井发现明化镇组油层,于是在两井之间建成七号生产平台,布井8口,于1976年6月完钻。七号平台于1977年5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55t。半年后由于明化镇组油层地层能量不足,造成压力、产量快速下降,采用了上抽等措施,以维持油井正常生产。最后由于平台腐蚀严重,于1985年封井弃平台,共生产8年,累计采油15×104,采出程度仅5.2%。

1977年计算了油田探明储量为845×104t。

1997年重新复算了储量,为1140×104t,比1977年增加了286×104t。于1997年12月再次投产,正常生产井6口,初期日产油444t。到2001年已生产3年,累计产油40×104t,采油速度达到0.92%,油田综合含水56.3%,前后两次累计采油84×104t,总采出程度达到9.82%。

三、埕北油田试采

1972年11月,于渤海西部海域的埕北低凸起西高点水深16m处钻预探井海7井,完钻井深2502m,完钻层位为中生界凝灰质砂岩。钻井在下第三系东营组中钻遇20m油层,经测试折算日产原油96m3,由此发现了埕北油田。

1975年5月,于发现井之东部钻海16井,由于距离太远而落入水区;同年在海7井东南162m处建六号试采平台,至1976年11月共完钻9口试采井,主要开采东高点东营组下部主力油层。

六号试采平台于1977年底投入试采,当时有喷采油井5口、机采油井3口,平均单井日产油47t。到1981年10月封井结束试采,共生产了46个月,累计采油40×104t,平均采油速度0.5%,采出程度1.92%,封井时综合含水率10%。

总结埕北油田近4年试采动态,有如下三点认识。

a.埕北油田开发基本条件具备,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油田生产近4年,弹性产率不断增加,地层压力缓慢下降,油藏水浸量不断增加,说明油藏具备活跃的边水能量,并且补给迅速和充足。投产初期生产井均能自喷,初期产能极低,通过实施防砂、挤油、堵水、下泵抽等措施,油井产能有所提高,平均单井产能超过40t/d,表明生产井可以建立起一定的产能。通过试采查明了油田特点,掌握了油田生产基本动态,对油田有了客观、真实的认识。1979年,用容积法计算了油田探明储量,为2084×104t,可采储量416×104t,这是开发埕北油田的物质基础。

b.解决好试采中暴露出的问题,是高效开发油田的关键。试采中靠近气顶的油井,由于得不到边水能量的补充,当地层压力下降时,气顶膨胀造成气窜;处于油水过渡带的5口采油井,其中有4口先后见水,平均月含水上升1.2%。主要原因是射孔底界距油水界面比较近,一般1~3.5m;试采中油层出砂比较严重。上述问题通过当前的技术手段是可以解决的。

c.为进一步落实油田含油面积,掌握油层纵、横向变化规律,于1979年在构造西高点及其北翼钻井两口,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开发地震采集工作,并编制了精细的构造图,为1979年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四、解剖古潜山油藏

1976年,在石臼坨隆起东延的428西高点,钻探井渤中5井于侏罗系及第三系中见油气显示。同年9月,在侏罗纪火山岩含油井段用20mm油嘴测试,获日产原油334t,从而发现428西油田。

1977年,在渤中5井西北300m处建八号钻井平台,钻井12口。其中,仅在侏罗系火山岩中探明储量为105×104t。

在对潜山解剖工作中,曾在开采初期对2口低产、低渗的火山岩井,采用标准酸化配方解堵提渗措施,1口井下水力活塞泵机采及补层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主要是油层能量太低所致。

1981年,侏罗系火山岩油藏投入开发,采用衰竭式天然能量开采,由于能量严重不足,其开采特点呈现出油层压降大、产量迅速递减、采出程度低的趋势。到1985年8月封井时,累计产油7×104t,最终采出程度仅为6.5%。

五、海上有产量

本阶段截止于1978年12月底。北起渤海,南到莺歌海,总共钻井124口(其中探井70口),有83口井见到油气或显示(包括见油气流井33口、有油气层井13口、见油气显示井37口),占总井数的近70%;做地震逾26×104km;发现含油气构造16个,油气田5个;获得各类石油储量1×108t,天然气储量21×108m3;海洋年产油近17×104t,阶段累计产油近48×104t。各海区详细情况见表1-1和图1-2。

表1-1 中国海域第一阶段勘探工作及主要成果表

当然,本阶段在渤海中、西部和北部湾发现的油田都是小油田,一般用简易生产平台生产。油田的产量大部分是试采产量,一方面正式开采的油田设施还有待研制;另一方面也要摸清地下油田的情况,才能正式开采。

图1-2 1967~1978年投产油气田及年产油量柱状图

“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正式开钻吗?

2012年5月9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史册。当天上午,随着中国首座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钻头在南海荔湾6-1区域1500m深的水下探入地层,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由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当天在北京举行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开钻仪式上指出,大型深水装备是“流动的国土”,是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利器”。“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开启了中国海油正式挺进深水区的新征程,拓展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空间,必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做出新贡献。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关系矛盾日趋突出。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21.5%,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预计未来油气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升。而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得国内油气资源供应的局面日益严峻。作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油气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给和经济安全。因此,国内迫切需要发现具有战略接替性的油气开发新领域。

我国陆地和海洋浅水区都经历了40至50年的勘探,勘探程度较高,再发现新的大型油气接替领域相当困难。而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104km2的深水区域,可以成为我国油气的重要接替领域。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的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为进军南海深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打造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深水舰队”,作为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超大型第六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海洋石油981”主要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该平台设计建造关键技术攻关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86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是高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中国海油拥有其自主知识产权。该平台的成功建造和使用,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

“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