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油价行情

中国海油 价格-中国海域原油价格

1.中国海上油田排名

2.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呢?

3.中国成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了吗?

4.原油出口为什么用桶计量而不用吨?每桶是多重?

中国海上油田排名

中国海油 价格-中国海域原油价格

中国海上油田排名前五的有:渤海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南海西部油田、南海深水油气田和平湖油气田。

1、渤海油田

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2010年渤海油田油气产量达到3000万吨,占中国海油国内总产量的60%,也是原油产量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

2、南海东部油田

该油田的开发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海上石油开发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多台风海域首次采用永久式系泊系统的半潜式平台和FPSO,开发工程技术首创7项世界第一,被石油界誉为“明天的油田”。

3、南海西部油田

南海西部在广东省湛江市,勘探面积近50平方公里,主要由崖城13-1,东方1-1,南海文昌13-1,文昌13-2,涠洲10-3,涠洲12-1等油田组成。

4、南海深水油气田

迄今为止,全球能够进行深水、超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国家约10个。目前,我国拥有3个国内深水油气田,均位于南海油田。

5、平湖油气田

平湖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开发出的一个高产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海域第一个发现并投入开发的复合型油气田。

中国也有不少油气资源,为什么还要进口石油呢?

其实大家想一下,地球海洋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咱们还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咱们国家的电力资源足够多,可为什么还在用电高峰期限电呢?

石油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油气资源的确丰富,但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石油资源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每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的战略资源,咱们进口油气资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巨大需求。

说下咱们国家油气资源的整体情况,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据有关媒体消息,截至2022年,咱们拥有的石油大约260亿桶,按照国际单位计算,也就是37亿吨石油。那这个占有量世界排名是多少位呢?第12位。从世界范围看,这个排名真的很高,由此可见,咱们国家的石油资源是相当丰富啊。

有这么丰富的资源竟然还要进口,很多人都不理解,单单从数字看,石油储量超过了200亿桶,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放在人口大国中国的话,这个数字好像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同时,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放在世界范围也是最快的,需要的油气能源更多。

1993年,咱们的石油进口超过出口,成了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之一。2015年,进口占总消费61%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天约需1300万桶原油。可是,原油日产量只有300万桶,和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衡。供过于求的现象明显,从这点看,即便咱们有这么多石油资源,还要依赖进口。

需求量太大了,这是咱们国家油气资源依赖进口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国石油的年消费量和石油产量存在很大矛盾,消费已经超过6亿吨,但产量却不足2亿吨,这个比例太危险了,而且在逐年下降。

有人说,那就大力开采啊,可是你要知道,虽说海洋有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咱们国家的石油主要位于东北、西北、西南以及部分近海地区,比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松辽平原、柴达木盆地、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等。

这些地方开采难度很大,就算开采出来,其品质远远不及海外进口,主要表现位含硫量过高。而世界范围开发的油田不是开采成本低,就是运输成本低。所以自己开采没有进口划算,不如把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上面我说到,我国海洋石油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开发却很少。东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轻油资源;南海人称“第二波斯湾”,其中曾母暗沙、礼乐滩等很多地区有着充足的石油储量。

众所周知,开采油气资源的技术要求极高,因为技术的原因,海域中的油气资源开采量很小,也就渤海、东海少数、南海北部等地区开发了一些。

如果你多了解一些石油知识,就知道它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关,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石油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可是石油需求量太大而且不断增长,咱们的原油产量供应不上,进口也成了一种必然。

不过从去年的情况看,我国对燃料的需求已经不太疯狂了,还有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也减少了原油的进口量。比如2021年的数据和2020年相比,2021年原油进口量下降了0.3092亿吨,这是近20年出现的明显下降趋势,看来新能源是大趋势啊。

当然了,虽说我国在全球石油进口国中是数一数二的,但不是说我们只进不出,像朝鲜、印尼、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就是咱们的主要出口国。就算是美国,它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年也会出口大量的石油资源到别的国家。

中国成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了吗?

在中国海油的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建成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等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对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来说,过去的5年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的5年,低迷的国际油价使高成本的海洋石油开发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中国海油却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蔚蓝国土上奏响了一曲华章。

5年来,中国海油国内外油气年产量超过1亿吨,国内累计生产原油2.1亿吨,成为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气)贸易商。得益于中国海油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建成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大型装备建造等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加快深水油气勘探

近期,中国海油深水钻井平台在陵水海域开展陵水25—4—1井钻井作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深水钻探领域面临的难度最大的一口高温高压井。该井一旦钻探成功,可盘活超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对加快南海大气区建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承揽的亚马尔项目最后核心模块起运。?

深水油气勘探代表了全球石油行业发展大势。一般来讲,水深超过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为超深水。近年来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近50%来自深水。

我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70%蕴藏于深水区。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深海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伴随着深度增加呈几何倍数增长。目前,我国浅水石油开采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深水区方面仍与国外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

中国海油大鹏星号LNG船靠泊广东大鹏LNG接收站。

5年来,中国海油大力推动深水油气发展战略,自主设计、建造了一系列大型深水油气装备。

在一系列深水装备和理论创新的支撑下,我国深水油气钻探屡获佳绩:2014年8月份,中国海油首次布局深水,钻获中国首个自营深水高产大气田陵水17—2,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2015年8月份,我国首口深水高温高压探井陵水25—1S—1井顺利完钻,验证了中国海油在高温高压、深水多重因素叠加的特殊领域具备勘探能力;2015年12月份,我国首口超深水陵水18—1—1井成功实施钻井测试作业,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陵水18—1气田“横空出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表示,目前中国海油已基本掌握了全套深水钻井技术、测试技术和作业管理要素。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已经完成了从常规深水领域油气勘探到超深水领域,再到高温高压深水领域的跨越。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近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管理的国内直径最大的16万立方米大型LNG全容储罐在中国海油天津LNG接收站成功升顶。此次升顶采用了5项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海油成为我国首家具备LNG大型储罐设计、施工和管理总包能力的公司。

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LNG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LNG贸易商,中国海油已形成从上游海外LNG资源基地建设、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游LNG船跨洋运输、接收站、管网建设和下游天然气发电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在进口LNG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油累计进口量突破1亿吨,可减排二氧化碳3.8亿吨,相当于植树8亿棵。

在LNG技术研发领域,5年来,中国海油率先自主掌握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其中3项为国际首创,6项为国际领先技术,9项创新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LNG接收站建设与运营领域,中国海油先后建成投产了浙江LNG、珠海LNG、天津LNG、海南LNG和粤东LNG5个接收站,中国海油运营的LNG接收站也由5年前的3座增加至8座,接卸能力跃升至每年3000万吨,LNG接收站运营数量和接卸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

为保障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中国海油还积极建设东南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经营和参与建设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4张省级天然气管网,目前已投运3556公里,在建1386公里,共计4942公里。一条纵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气大动脉已经基本建成。

在天然气清洁发电领域,中国海油控股和参股经营了6家天然气发电厂,总装机规模国内第三,达到834万千瓦。

“走出去”的排头兵

近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最后一个模块装船起运,至此,由我国首次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圆满收官。该项目包括36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8万吨,合同额约100亿元,是中国海油在工程领域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的海外订单,也是中国承包商首次进入国际LNG建造第一梯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海外业务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中国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增加证实储量约30%、产量20%,并战略性地进入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油气富集区域,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中首次有了“中国元素”。

作为央企“走出去”排头兵,中国海油加快与“”区域国家开展能源合作。2013年,中国海油与国内外油气巨头组成联合投标体成功竞标巴西Libra油田,战略性地进入超深水领域;2014年,公司与壳牌合作,在西非加蓬盐下区域发现列入“全球年度十大勘探成果”的超大型气田;2015年,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成中国海外首个世界级LNG生产基地;2016年,中国海油海外原油总产量达3142万吨,天然气总产量为116亿立方米,进口LNG1652万吨,年末海外资产占比达39%。此外,公司34座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已经走出国门,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油气勘探、钻井、安装、生产服务,足迹遍及北欧、中东、东南亚、远东、非洲、美洲6大区域。

中国会越来越强大,走在世界前列那是必须的。

原油出口为什么用桶计量而不用吨?每桶是多重?

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映就是那个桶贵了的笑话:2008年国际油价14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6块多/升,2018年国际油价不到8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却要7块多/升,原因是桶贵了。不过玩笑终归是玩笑,因为现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装在桶里的。陆地上的,一般都是通过输油管道运输,直接在出入口设置仪器计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运输至大庆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则是通过油轮直接运输到我国的各港口,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装,在运输的,所以目前现实中根本没有油桶影响油价的概念。

现实中我们计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体积来计量,很少会说用到桶,那么为什么原油会使用桶来计量呢?这其实是习惯使然。因为在早期美国人的石油是用桶来计量的,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之地的宾夕法尼亚州,1859年,德雷克们用机井打出石油后,仓促间人们直接用各类桶来盛装石油。不过杂乱的度量衡不单给买家造成困扰,也成为政府立法和课税的麻烦。根据一般规律,当行业发展到相当程度,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因此最终美国人制定了42加仑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为了标准(主要系这个体积大小的桶)适合放置在平板火车上,当时一节火车刚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运输到各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后来先后诞生了管道运输以及油轮运输,但是由于习惯使然,美国人仍然习惯按照桶来计量。

如果说美国不是世界第一强国,那么桶计量的只会在美国,因为后续发展的很多其他国家并不使用桶计量,比如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货目前仍然是按照国际单位千克计价,但是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崛起以及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国操控着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国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计量的原油了。

目前标准的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至于说多重?这个不一定,因为不同产地的石油密度、品质不一样,因此在同等的容积下,重量也会出现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吨,也就是说1吨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为什么说: 原油出口要用“桶”统计而不用“吨”计量,我们中国的原油计量单位是“吨”,那么,对于西方而言,西方国家的石油计量单位为“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对于西方人而言,用“桶”计算原油出口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个人觉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为计量单位的原因是我国进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手中,那么,为了方便他们的计量单位,也为了符合他们的交易习惯,他们就把原油规定为桶,而不是吨。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一个体积单位,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由于不同产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在清朝的时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银子其纯度为为99%。但是,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人们所使用的银子的纯废可能只有97%左右。

再加之,由于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吨算的话,那么,它的质量可能有些误差,但是,如果用桶计算的话,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个换算公式,所以在这就不用解释了。

总之,就是对桶这样单位是体积单位,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还有着较为复杂的换算关系,有些是不同产区的油密度不同,所以,为了方便用桶作为计量单位。

也就是说有体量单位作为原油交易的计量单位的因为是一桶油的质量,不同质量、不同的体积是因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体积也是是相同的。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 原油这个东西掌握在美国人手里面,二战期间,石油的计量单位根据国际上的换算单位并不是用“桶”来计量的,而苏联则是用“吨”来计量的,但是,美国人当时为了便于石油的交易用“桶”作为计量单位,为了运输也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这个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用着用着就习惯了。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原油可以说用桶计算起来更为方便,但是,为什么要用桶计算了?

其实, 说白了,桶作为计量单位,对石油贸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为计量单位的话,由于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难度是大大增加。

这是趣事!原油为何统一用“桶”计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计量?

一切源于习惯做法!

盎司; 黄金重量单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对盎司感到生疏,但黄金玩家不会混淆。

克拉 ;钻石重量单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误以为克拉是计算钻石大小(体积)的单位。但钻石玩家不会混淆。

英尺; 长度单位,一英尺=30.48厘米。(据说;十三世纪初,英国尺寸长度混乱,引起交易纠纷不断,英国约翰国王召集大臣们讨论一尺应该多长?没扯出结果。约翰王愤怒跺了一脚,指着他的脚印说;“这就是一尺”,于是,英尺长度就确定下来了。

英码; 长度单位,一英码=91.44厘米=3英尺(据说,码的长度确定与英尺长度确定类似,亨利国王伸直手臂,竖立大拇指说,从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码!于是大臣们赶快小心翼翼丈量并确定下来)

米(公尺) ;法国人玩法。法国科学院将从北极点到赤道经线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规定为1米,并于1799年在法国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国际长度公制(十进制)基础。

公斤(千克) ;法国人玩法。法国定义了“米”的长度,就按“十进制”定义了分米。法国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公斤。并用铂铱合金制了一个高度、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代表这个质量。这个“金属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准物。

这是美国人的玩法,由于美国控制了世界原油买卖,原油用桶计量成为通行做法。

例如;买一船原油,船轮的油仓体积固定不变,一口气灌满了就知道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实际称重是多少,则比较繁琐。

1升90号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号重0.73公斤; 97号0.737公斤。看来,价格与重量还是呈正比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懵,今天我来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货计价单位,如布伦特(Brent),美国德克萨斯西部中质原油期货(WTI)以及OPEC一揽子参考价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于桶这个计量单位。三种期货合约交割量几乎占据了全球全部份额。当然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原油期货不是按照桶计价,如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是按照国际单位千克计价,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种没法比。所以这里要说的是原油按桶计价虽然不是国际强制规定,但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

 最大的误区是有些人觉得原油的实物交易是用桶装的,这个是最大的误解。现在原油主要靠管线运输,从油田运到炼油厂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开采中,最早用来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过那个时候的桶仅仅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后来,久而久之,大家就渐渐形成了用木桶装载石油的习惯。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为单位来计算的,渐渐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计量单位了。

 当然,这是全球所有国家都是用桶这个单位,用于计量石油的。我国就是个例外,使用的是吨。官方在发布相关数据的时候,也是使用吨这个单位,比如我国去年一共进口的原油46190万吨。

 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内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7.31桶一吨,而胜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较高,6.93桶就可以达到一吨。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评论员小韩;通常情况下,中东的一桶原油约为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升。而1吨原油大约为7.35桶。桶”是西方国家的石油计量单位,“桶”不仅方便石油的运输,也便于石油交易,因此被广泛接受。

首先要说明一点,吨是质量单位,而桶是一个体积单位,与集装箱一样。由于不同产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样。。

美国使用“桶”作为单位是为了运输方便,在最初的时候石油确实是使用桶来装运的,油桶也就成为美国石油的计量单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并且石油贸易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也是由华尔街操纵的,因此其他国家被迫接受“油桶”这个单位。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贸易时代,使用“油桶”作为计量单位对于石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实现在的石油早就已经不再使用油桶来运输了,现在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直接从产地出来直接输送到港口装船,然后在运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储存罐。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油的油罐车,但从来看不到拉着油桶运输的大货车

文/漂流的亚特兰蒂斯

该问题比较普遍,本人正好在该行业,这里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澄清几个问题,或者说误解。

说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原油进出口要用桶来计价,其实不仅仅是进出口,北美地区的油田产量都是以桶为单位。

最早开始使用“桶”来计量原油的是美国,准确的说是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859年美国的第一口油井在宾夕法尼亚州完成,之后就迎来了19世纪60年代的石油开采热潮。

当时的原油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标准的容器来装这些原油,因为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刚刚起步。所以当时的石油开采者便用盛装其他产品的桶来装石油。这些桶的形状大小不一,用处也不同,酒桶、鱼桶还有装糖浆和松节油的桶,总之五花八门。桶的容量也不同,这就给当时的原油交易带来跟大的麻烦,因为计量困难并且造成很多争端。

到了1866年,宾夕法尼亚石油生产者注意到了这问题,并开始着手推行统一的标准。最后他们将目光投到了装威士忌的酒桶上,并决定将威士忌酒桶作为原油交易的计量单位。威士忌酒桶容量40加仑(151升),但是为了有利于卖方(因为用桶运输途中会有损失),也就是石油生产者,他们决定在实际交易中将计价容量增加2加仑(实际油量还是40加仑),也就是最终计价容量为42加仑(159升)。 最终该标准在1872年被通过,一桶等于42加仑成了美国原油计量的基本单位 。

以“桶”计量原油在全世界的推广是与美元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 原油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国际统一定价的商品,并采用美元计价 。这当然和美国国家和石油工业的强大有关,现在石油工业的绝大部分标准和 科技 来自美国,而且美国又是全球第一石油消费大国,当然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当然更重要的是美元作为全球准备货币,有其他货币难以比拟的稳定性和信用,大家都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破产性极低,货币也稳定。所以原油采用美元计价也就理所当然,而对于石油行业美国也就顺便推行了自己的标准。

上文已经提到 一标准桶原油等于42美制加仑,也就是约159升 ,这个只是容积。但是不同品质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有差别。高品质原油,也就是我们说轻质原油由于密度低其一桶的重量要比重质油(密度高)轻。

原油的密度在0.87 ~ >1.0 g/cm3, 因此一 吨原油约等于7.2~7.35桶 。

以桶计量原油最早始于美国,用桶不用吨是因为美国的影响,原油的美元计价也助推了该标准在全球范围的推行。

主要的原油期货交易都以桶为单位。

一标准桶原油等于42美制加仑,也就是约159升;

根据原油的密度,一吨原油约等于7.2~7.35桶,也就是1桶原油等于136~138千克。

原油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国际统一定价的商品,也就是说全球任何国家只要你在国际市场上买石油,面对的都是统一的标准。

我是漂流的亚特兰蒂斯,下次见!

这是西方国家先入为主的一种计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仑,一加仑为4.546升,如果盛水的话,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轻,这就是比重。质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国产及委内瑞拉的石油,中东产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们开玩笑说那儿开采的石油可以直接加进油箱。就是因为比重不同,液体要用容积来算,早期开采石油都是用大桶,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油桶”是目前欧佩克和欧美等西方国家原油计量单位,同时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计量单位。

首先要说明一点,吨是质量单位,而桶是一个体积单位,与集装箱一样。由于不同产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中东的一桶原油约为为42美加仑或35英加仑,即158.9升。而1吨原油大约为7.35桶。目前纽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伦特原油和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作为标准,计算每桶石油的价格。

西方世界早在几千前就使用木桶去运送葡萄酒,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中东地区的人是用陶罐去装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并不好,而除了中国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没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于是中东的民族就用木桶储存和运送葡萄酒。

由于木桶是圆柱状,因此非常便于运输,因此越来越多的液体商品都是使用木桶运输,例如橄榄油。后来石油被发现后,人们开始用铁皮圆桶去装载石油。

最先使用铁桶装石油的国家就是美国,在二战之前,石油的计量单位并不统一,美国使用“桶”来计量,而苏联则是使用“吨”来计量。

美国使用“桶”作为单位是为了运输方便,在最初的时候石油确实是使用桶来装运的,油桶也就成为美国石油的计量单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并且石油贸易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也是由华尔街操纵的,因此其他国家被迫接受“油桶”这个单位。

很多人认为,在全球化贸易时代,使用“油桶”作为计量单位对于石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装箱,可以大规模的在海域和陆运之间调度,而且计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实现在的石油早就已经不再使用油桶来运输了,现在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直接从产地出来直接输送到港口装船,然后在运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储存罐。我们平时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运油的油罐车,但从来看不到拉着油桶运输的大货车。 (今天的油轮不再是使用油桶运油了)

(咱们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气和汽油、柴油都是由这种油罐车运输的)

看到这想到了一个笑话:

为什么国际油价一直呈下跌趋势,但是国内的油价并没有随国际油价下跌而相应下跌,反而不断上涨,一度每升价格达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价确实下跌了,但是油桶的价格上升了。

一直以来国际贸易或者国内商品总量的结算中都是以吨、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气)

、公斤来计算,大家都能有明确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独是石油非要以“桶"为结算单位,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么材质做的、一桶多重。

那为什么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计量呢?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资源逐渐被发现并开发出其用途后,大批资本家加大了石油的开采。但是,石油开采后并没有合适的容器去盛装这些容易泄露的液体。恰巧欧美国家都有喝葡萄酒的习惯,就像中国的酒坛子一样。大量的木质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装石油的最合适不过的容器了,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用铁质的圆桶代替了运输过程中容易破损且制造工时长的木桶。就这样,用桶盛装石油的传统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国际原油交易以桶作单位,而普通消费者又习惯的成品油计量又是以升为单位。“美制桶”是容积单位,与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与公吨等重量单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

但是,用桶作为原油的计量单位有其一定的劣势:

不同地区开采出来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内大庆油田开采的石油7.31桶一吨,而胜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较高,6.93桶就可以达到一吨。

石油是一个由多种重金属混合物体以烃类为主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下以黏稠的液体状态存在。经过加工后,以其沸点和比重,燃点和热值的不同,而分为轻质油和重质油。成为现代工业,国防, 汽车 ,火车,轮船,飞机的重要燃料,助力添加剂,催化剂,防腐剂,保温材料,润滑油等等。

更是现代 社会 ,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比如各种塑料制品,各种化学用品,各种化肥,农药,杀虫剂,消毒剂……等等。当今世界各国早已将石油列入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物资,进行严格的管控。

原油出口以桶计算,除了方便,简洁,更主要是为了交易的精确,误差和损失减到最小。因为这个已经是国际惯例,所以就共识了。

由于原油比重的不同,所以,一般原油一桶的重量范围大概在138~148kg之间。一吨油按普通老百姓的概念应该是1000kg。但实际计算是这样的:比重重量为860~880kg之间,体积重量为1000立方单位。喜欢的人可以查看中国石油产品标准规范一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