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仁俗称什么-辛夷仁挥发油价格
1.慢性鼻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2.中药辛夷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主治什么?
慢性鼻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鼻腔通气不良,反复发生或经久不愈,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反复发作为特征。本病分成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类型。
中医称本病为“鼻窒”。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
方一黄芩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12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荆芥12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主治肺经蕴热、壅塞鼻窍,鼻甲肿胀、鼻塞、涕黄量少、鼻气灼热
方解方中以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清泻肺热而解毒。连翘、薄荷、荆芥疏风清热通鼻窍。赤芍清热凉血。麦冬清热养阴。桔梗清肺热,载诸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清热泻肺、宣通鼻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中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其抑菌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还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温肺止流丹
出处《辨证录》
组成诃子6克、甘草6克、桔梗18克、鱼脑骨(煅过存性)15克、荆芥9克、细辛35克、人参12克。
功用温补肺气,散寒通窍。
主治鼻窒病因肺气虚寒所致,见鼻塞不通,鼻涕白浊,遇风寒加重者。
方解方中以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诃子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金**葡萄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细辛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研细末,糊丸,每服5克,每日2次。
方三通窍活血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老葱3根、生姜9克、大枣5枚、麝香0.3克、黄酒半斤。
功用行气活血,化痰通窍。
主治邪毒久留,血瘀鼻窍所致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等症。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疏通血脉。麝香、老葱通阳开窍;黄酒温通血脉。全方合用,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黄素可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赤芍对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将前7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方四苍耳散
出处《济生方》
组成苍耳子7.5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功用疏风散热,宣肺通窍。
主治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窒。
方解本方以苍耳子宣通鼻窍,散风止痛;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祛风宣肺,诸药合用,具有疏散风邪,通利鼻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晒干,研为粗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葱茶调服。亦可以原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12克,川芎、荆芥各6克,甘草6克,防风9克,白芷、羌活各6克,细辛3克。
功用疏风散邪,通络止痛。
主治风邪头痈。治疗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塞、涕多之鼻窒症。
方解方中重用川芎辛温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细辛散寒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川芎能在炎症的早期渗出性阶段发挥抗炎作用,并能抑制炎症的晚期增殖病变,同时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示川芎嗪及阿魏酸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每日2次。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防风散
出处《世医得效方》
组成防风、羌活各15克,薄荷、大黄6克,当归、栀子、川芎各10克,蝉蜕9克,甘草6克。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通窍。
主治风热外袭,引动肺胃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见鼻部疼痛或鼻涕量多,发热、便秘者。
方解方中防风、羌活疏散风邪;薄荷、栀子、蝉蜕疏风清热通窍;当归、大黄、川芎清热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防风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对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挥发油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加灯心100厘米,竹叶10片,水煎服。每日2次。或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七升降散
出处《伤寒温疫条辨》
组成白僵蚕15克、蝉蜕9克、姜黄12克、生大黄9克。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引动阳明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
方解方中僵蚕能散风邪;蝉蜕祛风透邪;姜黄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大黄泄阳明火热于下。
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煎剂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还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强鼻通气性。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每次用6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每日2~3次。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八辛夷汤
出处《御药院方》
组成辛夷、甘菊花、白芷、前胡、川芎、薄荷叶、石膏、白术、赤茯苓、生干地黄、陈皮各30克,甘草60克。
功用疏风清热,行气通窍。
主治热邪壅肺,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痰稠粘。
方解方中甘菊花、薄荷叶、石膏疏风清热;辛夷、白芷、前胡辛温散风;白术、陈皮、赤茯苓健脾利水化痰;生干地黄养阴清热;川芎行气;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同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食后温服。每日2次。
方九辛夷散
出处《济生方》
组成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防风、羌活、甘草、白芷各等份。
功用疏风散寒通窍。
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方解方中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防风、羌活、白芷着力疏风散寒通窍,川芎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藁本含挥发油,主要为丁基苯酚,川芎内酯等,有显著的抗病毒功效,并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清茶调服。每日2次。
方十苍辛鱼芷汤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7克、鱼腥草2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桔梗6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
功用疏风清肺通窍。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方解方中白芷、防风疏散风邪;苍耳子、辛夷、鱼腥草、桔梗清肺化痰通窍;川芎行气活血通窍;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较好的抑制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一清燥救肺汤
出处《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19克、煅石膏12克、甘草3克、人参12克、胡麻仁9克、阿胶9克、麦门冬12克、杏仁15克、枇杷叶1片。
功用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主治肺津不足,燥热伤肺,而致鼻窒,见鼻中干燥,灼热疼痛,涕痂带血者。
方解方中以桑叶、石膏清宣肺经燥热;麦冬、人参、阿胶、火麻仁养阴生津润燥;杏仁、枇杷叶宣肺散邪;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肿作用,煅制后能收敛黏膜、皮肤等组织,减少分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二百合固金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身各18克,白芍、甘草各9克,桔梗、玄参各12克,贝母、麦冬、百合各15克。
功用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主治肺肾阴虚所致鼻窒,见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咽干燥者。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生地黄、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而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有抗炎、抗菌、止痛作用,又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麦冬可使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增强体液免疫力,提高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中药辛夷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主治什么?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木兰科植物辛夷、望春花、玉兰的干燥花蕾。本品含苞未放 的花蕾如夷,夷者气味辛香也;夷、夷谐音,故名。 拉丁用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Magnolia de—nudata Desr。 别名异名辛矧、候桃、房木(《神农本草经》)、新雉(《甘泉赋》),迎春(《本草拾遗》),木栏、桂栏(《广雅》),玉兰(《学圃杂疏》),白木莲(《本草纲目启蒙》)、木笔花(《蜀本草》),毛辛夷、辛夷桃(《山西中药志》),姜朴花(《四川中药志》)。 处方用名辛夷、辛夷花、迎春花、木笔花、炒辛夷、鲜辛夷、干辛夷、煨辛夷、密辛志。 化学成分 1.辛夷(木兰)花蕾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构缘醛、丁香油酚,桂皮醛、桉油精、对烯丙基苯甲醚等。新鲜的花含微量芦丁。树皮含有毒成分柳叶木兰胺,有箭毒样作用。 2.玉兰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柠檬醛、丁香油酚。l.8-桉叶素、蒎烯;癸酸、维生素A、生物碱等。根含木兰花碱。叶和果实部都含芍药素的甙。 3.望春花花蕾提出一种生物碱结晶C17Hl9O3N,熔点208℃。还分出松树脂醇二甲醚、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望春花素和发氏玉兰素等木脂体成分。 药理作用 1.局部收敛作用: 辛夷花蕾的挥发油有收缩臭粘膜血管的作用。 2.降低血压作用:以夷花苞干燥粉未的水、醇提取物对麻醉劝物(狗、猫、兔大鼠等)静脉、腹腔、肌内注射均有降压作用。肌肉注射对未麻醉狗也有降压作用,l克/千克(按生药计算)时降低血压约40%以上,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大鼠、亦出现降压作用,对肾陛高血压的狗则效果不明显,但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则有明显的降压效果。降压成分在去油水溶液中转溶于之部分。在降压原理方面、与中枢神经系统似无甚关系,而是直接抑制心脏、特别是扩张血管以及神经节阻断而来。口服时降压作用不明显,可能因有效成分不易被吸收的原故。根含木兰花碱,故有降压作用。 3.对横纹肌: 望春花花蕾中的生物碱结晶在蛙腹直肌标本上,有箭毒样作用;而水煎剂则相反,有乙酰胆碱样作用。用不同提取方法在上述标本上作比较试验,证明望春花蕾与日本产的花蕾性质相同,而前者作用较强。 4.对子宫:在大鼠及家兔离体子宫,狗及家兔在位子宫及子宫瘘管的实验中,证明辛夷煎剂、流浸膏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并谓辛夷内所含的兴奋子宫成分溶予水及乙醇的非挥发性物质。 5.浸润麻醉:浸剂或煎剂对动物有局部麻醉作用、辛夷饱和溶液对于蛙神经肌肉有箭毒样作用;辛夷煎剂小量给豚鼠皮射有浸润麻醉作用。辛夷的水抽提物具有明显的乙酰胆碱样作用。 6.抑菌: ①抗病毒:日本辛夷对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在体外,体内(小鼠皮射其煎剂)均有昵显的抗病毒作用;②抑制真菌生长:15%一30%辛夷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③抑制细菌生长:其煎剂对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 拣去杂质及花柄、簸去泥屑即得。 2.干制 将净制花蕾晒至半干,堆起待内部发热后、再晒至全干。 3.炒制 取净花蕾,用清炒法,炒至绒毛呈微黑色为度,筛去灰屑。 4.煨制宣布包煨。 5.蜜制先将蜜熬至红**,加入碎辛夷花、炒至不粘手为度。每辛夷花500克,用蜜60克。 6.芭蕉水制《雷公炮炙论》曰:“凡使辛夷,拭去赤肉毛了,以芭蕉水浸一宿,用浆水煮之,从已至未,取出,焙干。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脾、胆、肝五经。 功效主治 1。祛风散寒 辛夷《本草乘雅半偈》曰:“植树四十年方实、孕萼历三季始开。”“偏历四时之气。”再日其花蕾:“有春气在头象,风木主色象。”因此、本品受蕴四时中气而性平、则能治寒热疾患。又感初春萼茁花蕾,应春时气而生少火,故其性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少火生气。“辛夷入三焦上之肺、中之脾胃、下之肝胆,而生脏腑清气。其气辛香。薄而浮散,能行脏腑营卫,内祛五脏风寒,外辛温解表,徹内徹外,表证里证皆可运用。 2.通鼻窍《医学正传》云:“鼻为肺窍,“其经脉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以上则连太阳督脉以通于脑、故此数经之病皆能及之。”本品能入肺、胃等经,引诸经清阳上行于鼻,祛邪止涕、通塞利窍。凡诸鼻塞流涕、香臭不闻,皆宜用之。 3.止头痛 头者,皆由五脏精华之营,六腑清阳之气,汇聚之处,为精明之腑。凡外感内伤、邪气上犯、均致蔽复其清气,或瘀塞其经络,则头痛发作。辛夷能生三焦营卫上升入脑,增强正气,抗御邪实;辛行散滞,温通脉络。因此,治疗风寒头痛最为有效。 4.升清明目 目视万物辨五色,必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本药辛行、能引脏腑精华上注于目,目得营荣,则明视。所以《本草纲目》有“久服明目”的记载。 5.鉴别应用 辛夷以“辛”“夷”而名,专于走上,善通鼻窍。苍耳子苦燥而降,兼治风湿痹痛或通身搔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凡气虚、头脑痛属血虚火炽、齿痛属胃火者忌服。川 芎为之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配伍应用 1.配苍耳子辛夷、苍耳子皆辛温,均能宣肺通窍,疏散风湿,行滞止痛,相伍为用,祛风寒、利鼻窍、止头痛,共增疗效。 2.配细辛辛夷与细辛、辛温解表,善通鼻窍;二药合用,相辅相助,可用于风寒鼻塞或鼻渊浊涕最宜。 3.配川芎辛夷入气分;川芎入血分,二药相伍、行气散瘀。 4.配白芷辛夷、白芷,皆入阳明经,二药配合,善治眉梭作痛,又能和胃消食。 5配石膏可清热祛风、消肿止痛,辛夷味辛、发散风热;石膏性寒清热泻火,一散一清,相得益彰。 6.配薄荷辛夷辛温,薄荷辛凉,二药相伍,无偏寒偏热之弊,故寒证热证皆可应用。 7.配酒芩酒芩善行,辛夷通窍,二药相配,治鼻渊浊涕黄稠,有清热散风之效。 8.配天雄肾气上通于脑,因肾阳不足,髓海空虚,因致虚寒头痛者,以大辛大热温肾之天雄,配辛夷升发,共奏全功。 方剂制剂 1.辛夷散(《济生方》) 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甘草、辛夷、细辛、藁本、升麻、香白芷各等分。上为未。每服三钱、茶清调下。治肺虚鼻塞、流涕或不闻香臭者。 2.辛夷膏(《御药院方》) 辛夷、细辛、木香、木通、白芷、杏仁,汤泡,去皮尖,研。各五钱用。上用羊髓,猪脂二两,和药于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取赤**放冷,入龙脑,麝香一钱为丸,绵裹塞鼻中数日,肉脱即愈。主治鼻塞、鼻息肉。 3.补脑散(《医方考》)天雄、辛夷仁、苍耳茸等分,共为未,饭后酒下二钱。主治虚寒头痛。 4.苍耳子散(《济生方》) 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未。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主治风热、风寒头痛,鼻塞流涕。 5.川芎散(《证治准绳》) 辛夷、川芎各一两,细辛(去苗)七钱半,木通半两。上为细未。每用少许,绵裹塞鼻中,湿则易之。五、七日瘥。治鼻塞较重者。 6.治鼻渊方(《仁斋直指方论》) 辛夷、白芷、荆芥、酒芩、神曲、苍术、半夏、南星各等分。上为末。水调食后服。主治鼻塞流涕。 7.辛夷天麻散(《本草汇言》) 辛夷一两、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各八钱。为未,水泛为丸。每晚服三钱,白汤下。 8.治鼻渊、鼻息肉方(《疡医大全》) 辛夷(去毛)、桑白皮(蜜炙)各四两,栀子一两、枳实、桔梗、白芷各二两,共为细末。每JJ艮--钱淡萝卜汤调服。 9.治鼻塞,不闻香臭方(《梅氏验方新编》) 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 10.治鼻内作胀或生疮(此系酒毒者多)(《缪氏方选》) 辛夷一两、JIl黄连五钱,连翘二两。俱微炒,研为末。每饭后服用三钱。白汤下。 11.治头面肿痒如虫行(此属风痰)(《古今医准》) 辛夷一两,白附子、半夏、末花粉、白芷、僵蚕、玄参、赤芍各五钱,薄荷八钱。分作十剂服。 12.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本草汇言》)辛夷一两,蛇床子二两,青盐五钱。共为末掺之。
求采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