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测中石油价格-高盛持股中国石油
1.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世界经济影响力
2.高盛的管理团队
3.美国佬如何利用石油的涨跌赚钱
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世界经济影响力
的确是这样,特别是高盛。如果不介意,我想用阴谋论来说,高盛集团富可敌国。不要看他总资产有多少,要看他控制了多少财富。高盛的实力可以影响全球经济。比如最近的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贝尔斯登,AIG倒台等等都因为高盛是幕后黑手,上台,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以及欧元区经济困难等等都与高盛有关,高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想而知。高盛也曾经唱空中石油,A股市场,导致其下跌。相对高盛,摩根士丹利的实力要弱。
高盛的管理团队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近40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公司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 1998年、2001年和2003年完成了金额共计30亿美元的大型交易。在1993年,高盛牵头经办了中国的首次扬基债务发售交易,成功地为中信集团筹 资2.5亿美元。高盛在债券交易二级市场中也非常活跃。
与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高盛是中国高增长企业的理想合作伙伴。除了向这些企业提供资金以外,高盛还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其投资组合中的公司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
占据中国市场领导地位的投资银行业务
和其他国际投资银行相比,高盛在帮助中国客户通过全球股票发售交易筹集的资金额方面名列首位。
高盛牵头经办了中国各大国有行业的重组和民营化项目,其中包括1997年的中国航空业(中国南方航空)和电信行业(中国移动通信)重组项目; 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国石油)的项目;2001年中国高科技行业(中国航信)以及2002年中国金融服务行业(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重组项 目。
高盛还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每一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21日晚间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2008年09月2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计划对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资50亿美元。 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中国石油于2000年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9亿美元;中国银行(香港)于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6.7亿美元;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18.4亿美元;中兴通讯于同年进行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国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的海外上市项目,筹资22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以及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2006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 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与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高盛在中国市场同样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合资公司的成立令高盛从此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摩根士丹利也有被收购的可能,但收购方很有可能是巴克莱集团(BarclaysPLC)等大型外国银行,而不是美国商业银行。他们认为目前美国已经没有哪家大型银行有能力收购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WellsFargo& Co.)和U.S.Bancorp(USB)或许有能力收购一家投资银行,但两者似乎都没有意愿去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巴克莱集团或许是诸多有意收购摩根士丹利的外国公司之一。NABResearch的银行业分析师NancyBush表示,摩根士丹利也有可能会与高盛合并,这样华尔街就只剩一家大型投资银行了。 另据新华社消息,16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相继发布财报,其中高盛季度盈利出现其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摩根士丹利盈利也有小幅下滑。 高盛财报显示,本财年第三季度(至8月29日结束)该公司盈利8.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8.1亿美元相比大跌71%,为其1999年挂牌上市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摩根士丹利同日发布财报说,其第三财季实现利润14.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营业收入为80.5亿美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79.6亿美元。 美元,亏损会高达15亿美元。因此这家银行的价格会从七八十块跌到49块。这个报告一出来,这个公司一周内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价一周内下跌25%。 高盛又写了一份研究报告,高度看空中国石油[11.66 0.78%],虽然包括 申银万国、中信证券[23.91 3.33%]、海通证券[13.39 5.18%]大力推荐中石油,可是以高盛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发布相反的报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那么高盛等银行在2004年,在国有银行要改制的时候,相继发表一些文章跟看法,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说坏账太高了,不值钱,你们都别要。结果谁要了,高盛自己去买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占有的美国银行以一块多钱的价格收购了建行上市的股权。结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商业银行对外宣布,由于次债危机,他们遭到重大损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们赚到了1300亿。100块乘以13亿人口就等于1300亿,就被这些大行席卷一空,相当于每人出了100元。 各位还记不记得越南危机?发生在2008年4月的越南危机是越南的大悲剧。可是我们注意到了,这个国家在2007年出了问题,可是到了2008年3月之前,以高盛为首的国际投行一再地呼吁大家买入。他们对越南的评价有八个字,叫做:越南概念,亚股新宠。这篇文章是2007年5月14日发表的,文中讲到高盛把越南纳入新钻石11国。在它的力捧之下,越南的股价、楼价拉高,最后到2008年4月呢,不知道什么原因,所有资金全部撤出,股价大跌,楼价大跌,只有一个不跌,就是通货膨胀高达25%。这就是高盛。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这么说,以高盛为首的这些国际金融资本,他们就是这一场金融海啸的真正背后操纵人。
美国佬如何利用石油的涨跌赚钱
美国的高盛公司,前几年在油价高涨时,与中国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个合同,合同规定;石油涨到一百美元以上的部分,由高盛支付给中国石油公司,低于一百美元,低于部分,中国的石油公司支付给高盛。但高盛以它们支付三千万美元为上限,而中国石油公司,的赔付不封顶。当时油价是一百三十美元一桶,以一年为限。结果合同签订的第二个月,国际油价大跌,一度降到四十美元一桶。中国石油公司共赔付给高盛三百多亿美元,中国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长因此入狱。
满意请采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