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汽油价格预测公布最新-悉尼汽油价格预测公布
1.奥迪R8 的详细介绍和价格有的回复谢谢
2.人类保护环境及破坏环境的事例
3.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奥迪R8 的详细介绍和价格有的回复谢谢
R8 长×宽×高:4430mm×1900mm×1250mm
轴距:2650mm
发动机型式:中置V8,自然吸气汽油直喷
排量:4163mL
最大功率:309 kW/7800rpm
最大扭矩:430Nm/4500rpm?9?16000rpm
升功率:100 马力(74kW)
变速器:手动6 速/R tronic 无级变速
性能:0?9?1100km/h 加速时间:4.6 秒
最高车速:301km/h
超级跑车的门槛很高,手工打造、性能惊人、不仅是比赛专用......这些都成为厂家退却的理由。而作为定位中高端并且强调运动的奥迪,当然渴望能够进入这个领域,与众多高手们过过招,以达到迅速提升品牌号召力的效果。于是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上,奥迪推出了R8。中置发动机、全时四驱、全铝车身、升功率达到100马力(74kW/L),这是R8给人的感性认识。
奥迪首款中置发动机车型,拥有众多赛车基因
R8是以奥迪勒芒quattro概念车为原型的量产车型,这也是奥迪旗下的首款中置发动机车型。发动机的位置决定了它特有的车身比例,奥迪公司的前身——汽车联盟股份公司专为赛车而设计的Type C系列车型就是中置发动机车型。
奥迪的运动历史相当辉煌,继80年代奥迪摘得汽车拉力赛、房车赛桂冠后,奥迪同样成功地征服了长距离汽车耐力赛这一挑战:奥迪R8赛车五次赢得享有极高声望的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时间为2000年到2002 年,以及2004 年和2005 年。其中两次占据比赛的前三甲。除了必要的顶级性能和优异的驱动力外,长距离汽车赛的关键在于持久力和可靠性,以及人机工程学设计。奥迪将这些赛车基因移植到公路型运动车上,便造就了R8。
外观:四环标志首次出现在汽车前盖上, LED灯被大量应用
R8 整车宽度为1900mm,长度和高度分别为4430mm 和1250mm。2650mm 的长轴距为双座驾驶舱提供了足够充裕的空间。R 8 车身紧贴路面,车身尾部的肌肉感十足,车门与侧边导流风口的过渡部分的设计也很协调。在车门后方的轮拱和车顶之间,配有宽大的空气进气口,为V8发动机的进气及冷却提供足够的风量。尾部安装的自动伸展式后扰流板可帮助R8更充分地利用风力。扰流板可以产生附加的下压力,增强由车身底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产生的吸气作用。当车辆低速行驶时,后扰流板会自动收缩,保持车身水平。
奥迪的四环标志有史以来首次出现在进气格栅上方的汽车前盖上。V8结构的4.2升FSI直喷发动机安装在驾驶舱和后轴之间,无论透过后风挡玻璃,还是从车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外观轮廓。更为张扬的是,奥迪的设计师还在发动机舱边上安置了LED 灯,为发动机舱提供了高亮度照明,即使在夜间发动机也清晰可辨。
奥迪R8 超级跑车是奥迪首款可以提供全部前大灯功能组合选装的量产车型,除了标配的氙气大灯之外,还可以选择包括双列直插组装、主光灯、日间灯光和指示灯光在内的LED大灯组合。前大灯被设计成开口松果的形状,反射镜被一个接一个的集中布置,大灯轮廓应用了仿生学的设计,而主前大灯内部反射镜的设计风格则受到悉尼歌剧院建筑特色的启发。
饰方面,奥迪R8提供大量具有钢琴漆或碳纤维效果的装饰部件,平底的方向盘并不仅是追求个性,而能便于驾驶员出入。赛车座椅的标配材质是皮质/Alcantara 组合,也可选装全皮质座椅。此外,奥迪R8还可装备由quattro部门特别开发的桶状座椅。座椅后部的空间可以放置大型的储物包,足够放置两个高尔夫球包的前部的行李箱容积为100 升。
动力为4.2 升V8 发动机,最高时速超过300km/h
R8的设计目标并非赛车专用,而是适宜日常驾驶的“超级跑车”,4.2 升FSI 汽油直喷发动机是它的唯一动力来源。它7800rpm 时可输出309kW 的最大功率,在4500rpm?9?16000rpm时的峰值扭矩为430Nm。在3500rpm?9?17600rpm范围内,发动机能持续稳定输出不低于峰值扭矩90% 的动力,最高转速能达到8250 转/ 分。
奥迪为R8 配备了手动6 速变速器和R tronic无级变速器。除中控台上的换档手柄外,照例还在方向盘后安装有换档拨片。这样的运动车型,没有全时四轮驱动系统也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奥迪冲击超级跑车市场的顶级运动车型, R8的性能没能让人惊诧,从静止加速到100 km/h 需要4.6 秒,不能进入3秒俱乐部,而最高时速为301km/h,勉强进入300 公里俱乐部。
底盘采用前后铸铝双叉臂结构,应用干式润滑
R8的前后悬架都采用铸铝的独立双叉臂形式。这种结构能够提供更理想的车轮控制,它所追求的是实现转向灵敏度、最大转向精度和精确定义的自转向特性。
R8 的减振器采用了一项创新的技术。用可以通过电磁场改变粘度的电磁液体替换传统的减振液体,利用作用在电磁场上的电压使阻尼特性发生任意改变。利用这一特性,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可以产生合适的减振力,优化乘坐舒适性和驾驶操控性。配备传感器技术的行车电脑在几毫秒内便可感知行驶条件。驾驶员可以通过改变电磁液的粘度选择两种悬架模式:一种可充分享受动感的赛车性能,另一种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乘坐舒适性。
凭借中置发动机的布局,R8具有较为均衡的44∶56 前后轴荷比,中置发动机的其它好处则是长轴距和低重心。而奥迪R8另一项直接来自赛车运动的技术是干式润滑,它使V8 发动机能安装在更低的位置,从而降低车辆重心。
大量配置可以随车主需要而选装,小批量手工打造,每天最多生产15 辆
氙气大灯、LED 尾灯、18 英寸铝合金轮毂、带有7 英寸显示器的音响系统、防盗警报器以及皮质/Alcantara 组合内饰是R8 的标配。此外,还可以选装丹麦B&O 音响,它配有465W 的输出和12 个特制的喇叭,带有扩音器的车辆噪音弥补系统可以根据路况和车速调节音响效果。
首批R8 将于2007 上半年交付。整个生产过程中,从车身结构到最后的组装,都是以手工方式组织的,每天最多生产15辆车。
价格在169.50-239.80万元之间!型号不同价格不等!洗完能帮到楼主!
人类保护环境及破坏环境的事例
我国古代,先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下面是保护环境的事例。
1.孟子保护环境的做法:
《孟子:梁惠王上》一书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从他的言论和上面里革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秦的人们很强调对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地根据“天时”来把握, ?以便使生物资源尽可能的再生,持续利用。类似的言论我们可以很容易在先秦诸子的其他著作中找到。
2.荀子保护环境的做法: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这样写道;“今是土之 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一岁_而再获之,然后瓜桃枣李本数以盆鼓。然后荤菜白蔬以泽量。然后六畜禽兽-一而剽车,鼋鼍鱼鳖鳅鱣以时别一而成群。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然后昆虫万物生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明显地把野生生物资源和农业生产混同考虑,都作为经济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荀子,主张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点。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利用与开发,导致了温度急剧上升,雾霾满天,沙尘暴袭来等等,下面是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
1.地球升温事件
地球正在升温,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大约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病菌通过极端气候事件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2.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中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
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80年代末,昆明的一个农民往盘龙江里倒一板车废旧染料,把江染成红色,使自来水厂停产一天,“一个人就污染一条江”。水污染最严重的淮河地区,每年有180万吨严重污染物进入淮河,?两岸居民癌症多发,生活困顿;?如今,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条污染严重的淮河,听到的是淮河流域1亿5千万人民盼望天蓝水清的呼唤,留给我们的是淮河污染久治不愈的深层次思考。
3.森林遭到破坏
全球森林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危机。八千年前,全球森林覆盖地球近一半的陆地。今天,全球森林中,残存的原始森林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 全球森林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为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提供栖息地,并且给那些以森林为生的原住民提供住所和生活所需的全部资源。
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饮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33万立方米,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需毁掉146平方公里的森林.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给森林资源带来较大的压力。
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实验证明,蝙蝠主要靠听觉来发现昆虫。蝙蝠在飞行的时候,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超声波通过口腔发射出来。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来时,蝙蝠能够用耳朵接受,并能判断探测目标是昆虫还是障碍物,以及距离它有多远。人们通常把蝙蝠的这种探测目标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在寻食、定向和飞行时发出的信号是由类似语言音素的超声波音素组成。蝙蝠必须在收到回声并分析出这种回声的振幅、频率、信号间隔等的声音特征后,才能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 靠回声测距和定位的蝙蝠只发出一个简单的声音信号,这种信号通常是由一个或二个音素按一定规律反复地出现而组成。当蝙蝠在飞行时,发出的信号被物体弹回,形成了根据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声音特征的回声。然后蝙蝠在分析回声的频率、音调和声音间隔等声音特征后,决定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蝙蝠大脑的不同部分能截获回声信号的不同成分。蝙蝠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对回声频率敏感,而另一些则对二个连续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敏感。大脑各部分的共同协作使蝙蝠作出对反射物体性状的判断。蝙蝠用回声定位来捕捉昆虫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是非常惊人的。有人统计,蝙蝠在几秒钟内就能捕捉到一只昆虫,一分钟可以捕捉十几只昆虫。同时,蝙蝠还有惊人的抗干扰能力,能从杂乱无章的充满噪声的回声中检测出某一特殊的声音,然后很快地分析和辨别这种声音,以区别反射音波的物体是昆虫还是石块,或者更精确地决定是可食昆虫,还是不可食昆虫。 蝙蝠——蝙蝠的视力非常差,主要以超声波来识辨前方事物的情况,人类利用类似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2、 由于海豚大脑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如果人类能与海豚相互沟通,就应该获得许多有关海洋动物的宝贵资料,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模式。与海豚一起潜水就会发现,海豚是相当“聒噪”的动物。根据录音调查记录显示,海豚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而人类的听觉范围介于16-20千赫之间,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出的超声波。因此,我们在水中听到的海豚叫声,可能是海豚同类间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频声音。 人类要与海豚沟通,先决条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语言,这样就必须分析海豚发出的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事实上只要有适当的录音设备就可能进行海豚声音分析。然而,声音与行为之间的并联却不容易掌握,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切了解海豚发出的各种声音所包含的含义。 为使人类与海豚沟通,第二种方法是让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20多年前,美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专家的训练下,已经能从训练人员的手势中,学习并了解单字与复合语句的意义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但尚无法达到能与人自由交换信息的境界。 不论是研究海豚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还是教导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以目前的进展来说,距离人类与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最终目标都还相当的遥远。
3、青蛙蹲在稻田里,偶尔眨一眨那凸凸的大眼睛,尽管它眼前的禾秆上停着一只飞蛾,它却“熟视无睹”。可是,飞蛾刚一展翅起飞,青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上猛地一跳,张开大口,翻出舌尖,一下子就粘住飞蛾,“勾”进嘴里。为了弄清楚为什么青蛙一定要等飞蛾起飞才发动攻击,仿生学家对青蛙进行了特殊的实验研究。原来,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迭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弄清了蛙眼的原理和结构,仿生学家就发明了电子蛙眼。现代战争中,敌方可能发射导弹来攻击我方目标,这时我方可以发射反导弹截击对方的导弹,但敌方为了迷惑我方,又可能发射信号来扰乱我方的视线。在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坦克、舰艇发射的真假导弹都处于快速运动之中,要克敌制胜,必须及时把真假导弹区别开来。将电子蛙眼和雷达相配合,就可以像蛙眼一样,敏锐迅速地跟踪飞行中的真目标。
4. 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6.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7.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8.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9.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0.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1.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2.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3.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4.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5.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6.从萤火虫到人工仿制冷光。
17.电鱼与伏特电池.
18.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19.树叶的排列和悉尼大剧院的建设.
20.潜水艇和鱼的沉浮.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青蛙-电子蛙眼
鱼-潜水艇
响尾蛇-探热器
企鹅-雪地汽车
袋鼠-跳跃机
苍蝇-平衡竿
长颈鹿-“抗荷服”
响尾蛇-红外线感受器
鳄鱼“流泪”-仿生海水淡化器
鸟-飞机
人手-机械臂
电鱼-伏特电池
萤火虫-人工冷光
苍蝇的鼻子-气味分析仪
蝙蝠-雷达
利用海豚和蝙蝠的声纳系统,人类发明了雷达
学习苍蝇的翅膀,人类防止了震动陀螺仪
根据鱼的形体,人类发明了船
学习鱼类的鱼鳔,发明了潜艇中的沉浮系统
荧光虫的荧光,教会了人们发明冷光源
其实你说的就是人类根据动物的某种特性而发明某种东西,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有的是力学仿生、光学仿生、能量仿生,信息控制仿生等等
如: 1。从令人讨厌的苍蝇身上,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鸭的蹼。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6.树叶的排列和悉尼大剧院的建设。
17.潜水艇和鱼的沉浮。
18.响尾蛇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蜜蜂------六边形的屋子,蜻蜓------飞机,蝙蝠------雷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