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熊市急涨慢跌-熊市油价为什么下跌
1.日本的失落三十年是怎么回事?
2.低迷油市有多凄惨
日本的失落三十年是怎么回事?
2022年步入最后一个季度,但全球经济前景阴霾更重。
在9月,全球多国央行同步加息以应对通胀,可能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危机。
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在真实的经济衰退中,哪些行业依然能够保持业绩及股价成长?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长期经济衰退的最典型案例,无疑是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尤其是,中日之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者一定程度上具有诸多相似性,比如一些经济发展路径,老龄化等,所以日本确实能使我们对未来行业发展带来一些借鉴。
1:盛极而衰
自1971年尼克松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普及浮动汇率制度,世界金融市场发生巨变。
然而,随着美元持续强势,美国经常项目收支赤字问题开始显现。到1984年,国际油价下跌,这个数字已扩大至1125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除开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小受挫折,此后其贸易连续数年长虹。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日货”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不少美国人都惊呼,“日本时代到来了”。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五大经济强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齐聚纽约饭店,正式达成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使美元汇率贬值的协议,以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
史称“广场协议”。
此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短短一年间,美元兑日元从240骤降至120,购买美国国债的机构广泛亏损。为躲避风险,大量资金进入日本市场。
同时,为了补贴因日元升值遭受打击的出口业,日本政府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逐渐泛滥,房地产与金融资产疯狂升值。
短短5年内,日本住宅用地涨了近1.5倍,商业用地更是疯涨了近4倍。
逐渐地,日本实体经济被慢慢摧毁,国内的总体消费水平降低,人们的钱几乎都被楼市牢牢套住。
但楼市这个黑洞似乎永远都填不满。彼时日本经济宛如一个没有地基的房子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轰然之间倒塌。
1989年12月,“平成鬼平”三重野康就任日本央行总裁。他认为,工薪族努力一辈子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是畸形的,必须紧缩金融、抑制地价。
仅一周后,日本央行开始大幅加息,进行雷厉风行的金融整顿,主动戳破经济泡沫。
期间,日本社会历经大藏省抑制土地投资和地价税,日本六大都市的地价从1991年开始下跌。到1992年7月,已下跌14.7%。
由此,日本房地产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熊市。日经指数连跌30个月,日均成交额下跌89%,市值损失56%。
据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的测算,1989年后的资产价格暴跌,日本至少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财富,所造成的缺口让众多家庭和企业,至少进行了15年的净债务偿还。
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而消灭了相当于GDP20%的需求,彻底将日本拖入萧条的泥潭。
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下行、失业率大幅上升,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导致消费和投资收紧,甚至提前还贷。这一点与最近国内提前还房贷的现象,比较类似。
而需求不足,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无法传导至实体企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致使经济出现长期通缩。
人称“失去的三十年”。
不过,即便在这三十年中,真正优秀的日本企业为应对挑战而积极调整,成功穿越牛熊的经验,也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参考。
2:穿越牛熊
自本世纪初,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人们对日本的了解,似乎只剩下动漫、旅游、争端。对其经济结构和发展的研究,几乎仍停留在对泡沫破裂的教训总结。
当年,日本央行连续加息刺破房产泡沫的做法,某方面可以说是明智的。与其长痛,不如短痛。
这些年来,虽然从表面上看,日本经济一直在原地踏步,但其内在质量确实是大幅提高了。
在此前的十多年,在GDP总额增长2%~2.5%左右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占全球利润份额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是个很惊人的水平,体现出日企的技术壁垒之高、议价能力之强。
粗略统计,截至2021年,日本过去二十多年来涨得最强势的行业为廉价零售业、医药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精密制造业。
分开来看。
廉价零售包括了服装、药品、食品等。自房产泡沫被挤掉后,日本市场上的商品不再讲究高价与噱头,开始走物美价廉路线。同时,那些原本就买不起房的居民,消费能力显著上升,生活幸福度反而更高。
比如优衣库。可以说,是日本的经济崩溃,成就了优衣库,把成衣里的利润挤榨出来,原本卖一万日元以上的羊毛衫降到1000日元。
三十年过去,日本人均消费额变化不大,考虑到商品涨价与通胀等因素,其实水平在下滑。
医药制造业,是老龄化社会的绝对刚需,而且最近的二十年的生物科技发展尤其创新药攻克了很多之前的绝症,为这个行业持续提供非常可观的毛利。
其实,医药行业整体长期景气在很多老龄化国家都能体现出来。
同时,在大环境上,1990-2021年,日本社会保障费用在财政预算中的支出,从13.3万亿日元上涨至129.6万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从10.5%上升至23.2%,其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占比大幅上涨。
30年间,如医疗保健行业与老龄化相关产业全面崛起。在整个泡沫经济的修复过程中,颇有点浴火重生的味道。
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互联网行业,其实也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其本身就是一个成长型的行业。
至于最值得关注的精密制造业,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高端制造”。
这个是日本的强项,有很多把一个技术或者部件就做到全球第一的隐形冠军,就是所谓的“极致工匠精神”的很好体现。
尽管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日本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已经被中、韩等市场代替,不仅让人怀疑其创新能力。
但实际上,日本很多做实体的科技巨头,正是在经济倒退的这些年崛起的。
比如,松下从传统消费电子转向汽车电子、家用能源;夏普转向机器人、医疗保健;索尼转向高精度相机,等等。
大致有四个重点领域。
汽车产业。
尽快最近几年全球占比有所下降,但拉长时间线看,日本的汽车产业依然强劲。
2021年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6家汽车企业,其中丰田、本田、日产的营业收入就高过1000亿美元,处于世界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汽车制造外,还有汽车相关行业。如汽车玻璃、汽车金属材料、汽车电子等相关产业,两者相加,在工业领域的占比超过50%。而汽车与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占据日本劳动人口的10%的岗位,经济和社会价值对日本之重要,不用多说。
机
低迷油市有多凄惨
数个月前就曾报道过,目前1加仑的原油已比同一计量的矿泉水都要便宜许多!而目前,尽管经历了数个月的跌宕起伏,但油市的前景却依然难见丝毫起色。据外媒Business Insider报道,当前原油价格暴跌不仅让全球石油生产商损失巨大,甚至连海盗都已经开始对打劫油轮缺乏兴趣!
上周报道援引船运咨询公司Dryad Maritime 1月份的报告称,2015年,几内亚湾石油运输船只受到的海上攻击较2014年减少约三分之一。
几内亚湾委员会(Gulf of Guinea Commission)执行秘书Florentina Adenike Ukonga上周一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年前当油价处于每桶106美元附近时,海盗打劫油轮是有利可图的。但随着原油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油价下降为减少几内亚湾海盗及其他海事犯罪作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1加仑的原油已比同一计量的矿泉水都要便宜许多:
几内亚湾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之一,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5%。除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外,几内亚湾目前探明拥有石油储量的国家还包括安哥拉、喀麦隆、加蓬、刚果(布)等。
随着美国和欧洲寻求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几内亚湾正成为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石油来源地。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康菲石油等全球知名的石油巨头都在几内亚湾拥有石油生产和勘探项目。
此前,几内亚湾的石油运输船一直是西非海盗的抢劫目标。根据国际海事局(IMB)此前的报告,2012年发生在几内亚湾的海盗犯罪甚至超过了索马里海岸。美国海事情报办公室(U.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3年间,几内亚湾海上船只遭遇开火、劫持和登船等事件增加了25%。但2014年年中油价开始下跌,该地区海盗事件的数量较2013年下降了18%。
油轮海面“绕圈”只为苦盼买家出现!
海盗们对打劫油轮不感兴趣,而在全球各地的洋面上,油轮却日益出现了“空跑绕圈”的盛况!据外媒报道,如今的油轮已不再追求效率,甚至宁可浪费20天绕行非洲,只为千辛万苦寻找哪怕一个买家!
目前,美国原油供应大量过剩,导致大量原油不得不被储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港的油库或是油轮上。美国原油储存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而现在本应运往欧洲的原油正在掉头。油价目前已经接近超级远期溢价,但是仍然很难找到买家。
根据美国能源署最新的博客文章显示,欧洲馏分油的供应过剩带来了浮动储油和货运的变化,例如前往欧洲的油轮改道环绕非洲一圈以花费更长的时间(40天相比之前的20天)。因为这些原油找不到买家,只能寄希望于油轮在海上航行期间能出现买家。供应越来越多,而需求却在持续下滑。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此前曾称,库欣地区的创纪录原油库存正为能源公司带来物流上的难题。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正面临原油运输延迟的问题,因为库欣地区的油桶太多了,现在搬移油桶都是件难事。美国金融博客Zerohedge警告投资者,系好安全带,油价很可能会进一步崩跌。2月上旬时Zerohedge曾警告库欣地区原油将超出存储能力。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存储地和为数不多的买家,目前不少能源公司采取的策略是让已经启程的油轮走更长的航线,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这些原油找到买家或是找到在岸存储设施。这同样也让这些原油在未来交割期收获一个更好的交割价格以得到回报。
根据交易所的公告,从中东和印度前往欧洲的油轮已经重现调整航线:绕过南非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前往欧洲,而不是走之前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新航线将耗时30-40天的时间,而通过苏伊士运河仅需15-20天。
对于原油市场的参与者而言,更令人感到心灰意冷的是,上述现象很可能并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缓解。据报道,尽管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上周达成石油生产冻结协定,但并未能阻止去年7月以来最为浩大的多头缩减之势。目前来看,油市彻底回暖恐仍还遥遥无期!
华尔街投行高盛表示,沙特与俄罗斯于2月16日达成的这项协议不会重振油价。伊朗表达了对这一协议的支持,但未申明自己是否会限产。随着伊朗达到核协议要求,对该国石油出口的禁令也于上月被解除。
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表示,“这项协议不会帮助减少供给,伊朗可能会尽可能多的开采石油,以夺回部分市场份额。”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与期权的投机性多头头寸在2月16日止当周减少5.3%,创下七个月来最大降幅。尽管在2月16日止当周,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价格上涨3.9%至每桶29.04美元。
此外,美国超低硫柴油的净空头头寸减少2,712份,达19,445份合约,降幅为12%。同期内柴油期货价格攀升5.3%。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汽油净多头头寸增加70%至23,943份合约,同期内期货价格上涨8%。
Citi Futures Perspective能源分析师Tim Evans表示,“原油市场其实什么也没发生,产量一点没少。”
据美国石油协会(API)月报数据,美国1月石油产出均值同比下降1.4%,至9200万桶/日,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与此同时,尽管冻产协议是世界上两个最大产油国十多年来首次联合应对油价下跌的行动,但是上月,沙特和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几乎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原油的月线图形看,油市当前依然正在经历史上跌幅最大的熊市之一,自从2014年7月以来,油价已累计下跌了逾7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